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2020-01-09 08:53 来源:
打印 | 字号 : [ ] |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岩土工程分院广西项目外业纪实

  20192023年广西高速公路规划项目前期工作第九合同段工程是我院近年来不多的省外大型项目,项目地处喀斯特发育区,对于岩土分院是一次严峻考验。在项目前期,原分院院长梁士忠多次组织技术骨干开展广西地质技术交流,针对项目可能遇到的岩溶、土洞等一系列难题进行技术准备与攻关,群策群力,初步形成一套积极可行的实施方案。 

 

  

  改扩建工程,收集前期资料是关键,在我院第一勘察设计分院与桥隧设计研究分院的支持与协调下,我院派孔祥礼、赵宇与王子栋、孙东明兵分两组分别去贺州与柳州公路运营公司进行资料收集。在布满灰尘的几近封闭的资料存放室,室内温度达到三十多度,大家顿时汗如雨下,没有复印机,没有扫描仪,没有电子资料,只能用手机拍照,一人翻页一人拍,衣服早已浸透。连续两天,体力接近极限,但没人觉得辛苦,只有兴奋,看着收集的资料,大家觉得以后的工作心里有底了。回到驻地,为了加快进度,配合内业出图,孔祥礼白加黑,连熬几天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方便内业组使用,本项目利用钻孔1000余孔,为院节约成本近千万。 

 

  625日起,赵宇、王子栋与楚贤峰、孙东明分成两个外业小组开展沿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广西的美,路人皆知,然而野外的苦,却很少人能体会。一天外业归来,大家腿上几乎被蚊子叮个遍,南方的蚊子个头大,毒性强,人要是站定一会,隔着衣服就来上一口。没办法,忍着高温,长裤长袖贴满蚊香贴,虽然气味刺鼻,但减轻了蚊虫叮咬之苦。要说蚊子叮咬能克服,毒蛇就没那么好对付了。经当地村民讲述,近几年不时发生村民被毒蛇咬死事件,野地里有眼镜蛇,山上则是眼镜王蛇,这给外调人员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外调第一天孙东明就差点踩着蛇,后来蛇被外雇司机逮到放生,分院领导了解情况后,给每个外调小组配备了紧急医疗救助箱。虽然害怕,但没有人退缩,大家手持长竹竿,一边打草惊蛇一边调查,为了查清岩层倾向、岩溶潭、漏斗、岩溶竖井、地下暗河、泉眼分布,调查人员经常深入人迹罕至地带。 

 

  6

 

  广西很多村落的年轻人都是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语言沟通成为地调人员的一大难题,很多时候比划半天都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向村民所指方向一一去查探验证。

 

  广西村里的狗大多散养,调查组走街串巷,心惊肉跳的接受狗鼻子的检查。为了不影响整体进度,地调队员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解决午饭,没有饭店,就在村里的小卖部泡包方便面。中午气温接近36℃,身体累了,几个人就挤在车里眯一会,享受短暂的午休,这些都已经是外业常态。

 

  7

 

  7

  如果说现场组考验的是体力,内业组则考验的是对枯燥的忍耐力。原分院院长梁士忠亲自带领盛肖宁、隋一楠、杨大方形成资料内业组,每天面对繁杂的数据、收集的大量资料照片、外业组每天更新信息,通常都是在电脑前从早晨坐到晚上。工期的紧张、业主的压力使得内业组每天都是高强度,颈椎、腰椎的隐隐作痛不时在提醒着队员们该站起来活动活动了,队员盛肖宁个子高,宾馆的桌子又太矮,一天的工作干下来,手腕胳膊疼的要揉很久才能缓解,队员隋一楠由于长时间盯电脑,眼睛干涩疼痛,每天靠滴眼药水坚持,但大家一忙就是一天,没有人告饶退缩,中午为了节约时间,内业组常订盒饭来简单吃一口。初到驻地,队员们普遍不适应当地饮食,贺州酸笋的臭味仍记忆犹新,杨大方更是连续几天腹泻,带病坚持工作,没有请一天假,像这样的故事在外业期间还有很多,每个人就在用自己的努力为集体做着贡献。 

 

  岩土分院的队员们是朴实的,广西外业期间大家表现出的无私精神,证明我们的集体是团结有战斗力的,这种奋斗的精神是岩土分院的希望,也将促使岩土分院向更美好、更宽广的未来前行,为设计院的快速发展贡献一份地勘力量。

 
3日,改扩建工程路侧边坡调查工作同步展开,路面接近40℃的高温一直笼罩着大家,每人一天要喝掉3-4瓶矿泉水。安全,一直是分院领导忧心的事情,为此,专门配置一名安全员在车辆后方100米处摆旗、立锥筒。贺州至灵峰段高速70公里路堑边坡连绵不断,调查组在高速上几乎是从贺州走到灵峰的,作为安全员的孙东明也几乎是扛着旗,领着锥筒,跟着车一路走了70公里,一天下来,大家都是腰酸腿疼。“你们摆旗那人是不是傻?不知道停一会!”外雇司机调侃道。山区高速弯道多,树木高大,路面视野差,正是出于对大家安全的高度责任感,使得安全员孙东明注意力一刻也不能放松,摆旗的胳膊和手腕几乎疼的不能动弹,但仍坚持到最后一天。边坡上植被茂盛,常常看不清岩层与防护,赵宇每次都穿过蒿草,找到最佳观测位置。912日,在结束了一天高强度作业后,在返回驻地途中,大家远远发现一处调查过的边坡上方设有强防护形式,车停到跟前,视线全被蒿草遮挡,边坡陡峻,还上去勘查吗?在身体极度疲劳,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情况下,还是赵宇第一个上去,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实际上,赵宇在2017年吉林绕城项目中伤到大腿现在还没有痊愈。现场调查组几乎每天都是七点吃完早餐就出发,下午五点才回到驻地。进屋来不及休息,先整理归类现场照片、材料,然后简单洗漱吃饭,饭后再加班整理资料形成报告,日复一日,外业三个半月,每天都在考验着队员们的身体极限。 
26日,孔祥礼、楚贤峰向一处滑坡调查点行进,这是前一天晚上定好的工作计划,到达现场后发现,要到达目标点需要翻越一座丘陵。山上无路,杂草丛生,蒿草普遍有两个人高,一条青蛇在沟塘边游动,隐入草丛,上还是不上?孔祥礼看了一眼楚贤峰,楚贤峰紧了紧手中的医疗急救箱,说了一句“上!”,每当关键时刻,一名老党员总能冲到最前头。 
 
 
29日,孙东明、盛肖宁经村民指引寻得一处地下暗河出口,河水奔涌,很是壮观,洞口幽深,内室宽阔,大家正在洞口仔细查勘,一条通体鲜红的毒蛇从草丛游出,吓得大家连忙后退。南方的雨来得迅猛,王子栋、赵宇几次都是来不及回到车里就被淋成落汤鸡。雨走得也快,大家重整行囊,继续工作。雨后的山区道路湿滑,很多地方车不能到达,大家就徒步行进,高温桑拿,山路陡峭,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身体已达承受极限,靠在山石上休息下,继续前行。 

65日,原分院副院长孔祥礼带领隋一楠、杨大方先期到达广西外业驻地,随后612日原分院院长梁士忠与赵宇、楚贤峰、王子栋、孙东明、盛肖宁第二批到达贺州。一出机场,广西六月的桑拿天就给大伙一个下马威,对于习惯了北方凉爽天气的我们,在热浪的裹挟下,连呼吸都有一种灼热的不适感。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作为地质工作者,多年的艰苦磨练早就造就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到驻地,大家来不及调整适应,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外业工作中。实地考察几天后发现,广西地质的复杂程度远超出想象,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山水,也为工程建设出了一道地质难题。工期紧,任务重,怎么办?分院领导班子带领大家调整工作思路,抓难点,攻难题,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前期制作的各种表格都要适应当地情况进行修订,结合技术质量管理部各位副总的指导意见对勘察大纲进行完善修改,细化地层年代、地层编号、断裂带等各项工作内容,大家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为了及时将材料报送广西前期办,大家连续作战,加班加点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