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2022-04-12 14:05 来源:党委办公室
打印 | 字号 : [ ] |

省高建局战“疫”先锋谱(一)

 

  编者按:省高建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在疫情防控一线广泛开展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敲门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的通知》部署要求,赵福臣局长、沈瑞峰书记第一时间做出指示,要求迅速投入精干力量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全力配合包保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各党支部闻令而动,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报名,仅用3个小时就组建起20名同志参加的2支抗疫志愿者服务队,并在包保社区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带领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开展“敲门行动”“扫地行动”,投身“动态清零”攻坚、全员核酸检测、全市管控提档升级等繁重工作中,昔日“开路先锋”化身为“大白战士”,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吉林省交通运输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充分展示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的志愿者们感人事迹,特开辟省高建局战“疫”先锋谱专栏,今天推出第一期。

   

 

  融创社区抗疫志愿者服务队:冲锋在前,全力战“疫” 

   

  317日以来,融创社区抗疫志愿者服务队同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小区志愿者协同配合,不分昼夜、无惧冷暖、向险而行,出色地完成了5轮核酸检测统一行动的固定检测、流动检测、维持秩序、现场消毒、试样采集、抗原试剂发放工作任务,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搬运防疫和生活数百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让鲜红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吴洪涛:身先士卒的带队领导 

   

   

  “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要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作为省高建局抗疫志愿服务队的带队领导,吴洪涛同志始终以身作则,从发动居民下楼、入户发放抗原试剂,到维持检测秩序,他始终站在前、冲到前。在风险较大的咽拭子收集过程中,他一整天都坐在冰凉的小板凳上低头掰“签”,任务完成时他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了。“社区防疫是个整体,每个细节都决定成败”,针对核酸检测和防疫体系运转存在的问题,吴洪涛同志积极提出建议,通过合理配置人员、落实岗位分工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防护能力。他关心群众,重视志愿者自身防护,每天都叮嘱监督队员开展抗原自测,实现了抗疫志愿服务队队员零感染。

   

  刘军:抗疫一线上的“老”支书 

   

   

  “临时支部不临时,我们不仅当好开路先锋,更要全力战胜疫情”。作为原长吉项目党支部的“老支书”,刘军同志将工程建设中“项目党旗红、建设当先锋”党建品牌典型做法融入一线抗疫中,把疫情防控的“桥头堡”筑在最前沿,在党支部的带动和党员动人事迹的感召下,有的年轻同志在火线上递交入党申请书、请战书。因为工作踏实,刘军同志被选入长春新区疫情防控督导组,负责出现确诊病例的封控区的防疫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熟悉大量的居民信息、楼栋布置图,制定检测实施方案和防护措施,确定流动检测点、细化推进流程,日夜兼程在“暴风眼”连续奋战三天,安全、高效完成了所在居民单人单管检测任务。长春新区疫情防控督导组负责人原朋同志在完成任务后敬佩地说:“你们这支队伍有担当、有格局,能让组织和人民群众放心!”

   

  孟炜:工伤不下“疫”线的老党员 

   

   

  “这场疫情大考,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党员”。因为年龄和小区管控等原因,孟炜同志本来不是抗疫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听闻局抗疫志愿者服务队在他所在小区开展工作,坚决要求加入。每天工作前,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社区门口提前等待大家,无条件服从社区指挥部安排的防疫任务。每天每轮工作下来,穿着防护服的他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却没有人知道他腰椎上还有一枚多年前因工伤植入的钢钉。 

  

  

  宋姚:抗疫志愿服务无畏的“先行者”

   

   

  “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已经开展过好几次志愿活动了”。志愿者服务队刚刚进驻,社区书记一把拉过宋姚同志的手赞不绝口。原来她此前已经成为了社区志愿者。在社区抗疫刚开始的几天里,年纪最小的她反而成为省高建局抗疫志愿服务队的教导员,传授开展工作经验、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志愿服务队多数时间要在早上六点半集合,瘦弱的宋姚同志因为小区管控、个人用车提不出来,便提前出发步行三公里上岗,完成任务后再披星戴月赶回去给孩子做第二天饭菜,睡前还要处理手指上迟迟不能痊愈的伤痕。“我愿意以个人微弱的力量,为守护万家灯火做一份贡献。”她在抗疫日记中写道。

   

  金玉:蒙古汉子的战“疫”情怀 

   

   

  “请Y15Y16栋居民下楼做核酸……”楼栋间铿锵有力的声音正是来自于金玉同志。很难想象,这样一名喊话员在生活中却不苟言笑。金玉同志家乡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为人敦厚善良,性格温和豪爽,走起路来不紧不慢,但工作起来却如脱缰的骏马,毫不含糊。无论是采样点位布置、群众动员、采样登记、秩序维护、试管清点还是物资运送,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 当人手不足时,经常看见他像保姆一样,一手拎着酒精喷壶,一手拿着大喇叭,胳膊上还挎着备用物资来回走动,穿梭于楼栋之前,很多人还以为他是网格长。“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这位蒙古汉子坚定地说。

   

  高立:年纪不大的古道热肠“大姐” 

   

   

  “把口罩戴严”“把袖口封好”,高立同志年纪并不大,却很热心,她热情洋溢、干净利索的工作作风如同“大姐”一般让周围的同志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她主动和刘军等几位同志长期“承包”了融创上城小区一期的扫楼宣传动员、入户发放试剂、现场人员疏导、核酸检测扫码登记和“取签掰管”等全过程工作,并一直坚持到最后。高立热情付出的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言表的心痛,疫情前她的妹妹意外摔倒造成骨折但妹夫被隔离在吉林,爱人也要坚守工作岗位,接到任务后她选择了服从,从没有向组织提出个人的家庭困难。提起这件事,她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话:困难面前有我在,组织需要我向前。

   

  燕文斌:严谨细心的“大白” 

   

   

  由于燕文斌身材高大,大家都笑说: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大白”。但他却是一个严谨细致的人。“扫码系统及时更新”“通行证要带好”“备用口罩准备好”,这是燕文斌同志每天出任务前在微信群里时常对大家不厌其烦的叮嘱。在抗疫工作中,燕文斌同志总能未雨绸缪,把所有事情想到前面。他及时向请社区开具了通行证和工作证,保证了大家顺利出行小区和道路通行;他身上随时准备着充电宝,保证大家扫码登记时手机用电需要。他说:“在社区抗疫一线,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安全、高效完成好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杨伟平:志愿服务队里的“书法家” 

   

   

  在社区防疫工作中他从容淡定,与其他队员长期坚持在有确诊病例的管控区开展工作,数次冲锋在战“疫”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结束志愿服务任务后,杨伟平同志总结说“从做扫码登记到检测采样,从入户动员到维持秩序,我因自己可以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出一份力量感到自豪。我们爱着这个人世间,不仅是因为这世界如此可爱,更因为有许多可爱的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在回顾连日来奋战上疫情防控一线的场景时,泼墨挥毫写了两个大字“春分”,这大概是他此时此刻心中向往所在。 

  

  

  王德民:无私奉献的“铺路石” 

   

   

  “只要组织需要,我一定招之即来,来之即战”。在连续三轮核酸检测的前一天,被管控的融创一期防控形势严峻,急需增加一名能力强的志愿者,王德民同志第一个站了出来,并坚持到了最后。社区后来安排了扫码工作,因只有他的手机能够扫码,视力本就不好的他摘掉了近视镜,带着自制“扫码神器”开始了工作,与队友们一起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核酸采样工作中,从张贴试管码、扫描身份证、录入信息……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惧危险、奋不顾身、日夜守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逆行”和使命担当。

   

  雷松林:高效、踏实的“协调员” 

   

  “时间紧、任务重,志愿者服务队需要人员与各级党组织、社区保持沟通协调”。雷松林同志就这样兼任起了协调员工作,负责接受社区防疫工作安排和通知,组织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集中。核酸检测工作时间不固定,每天最早十点半、最晚后半夜才能发出第二天的行动方案,最难熬的事情就是等通知。雷松林同志枕戈待旦时刻保持备战状态,每晚结束工作后,他还要继续整理内业资料,统计、上报相关工作信息,积累宣传的素材。提到这场战“疫”,他动情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都保重身体,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硬仗。”

   

  郭明洋、李健志:

  初心不变,换个战场继续战“疫” 

  

   

  郭明洋同志在参加志愿者服务队第三天,因为所在小区管控不能出入,只能暂时退出了融创志愿者队伍。回到自己小区后,郭明洋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参加了所在小区的抗疫工作,一天也没有停止,至今仍然奋战在所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李健志同志也因为小区管控终止了志愿服务队工作,即便如此,他还在家里连夜制作了一批“扫码神器”,方便大家核酸检测时扫码使用。疫情是命令,一线是“战场”。郭明洋、李健志两位同志,坚持“哪里有群众需要,就到哪里去”,无论在哪个战场,在哪个岗位,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用担当奉献为筑牢社区疫情防线添砖加瓦。

   

   

  致敬!每一位战“疫”先锋。

  感谢!每一位大白的守护。

  只要我们坚定意志、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战“疫”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