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工程建设
2010-01-06 15:13 来源:督查办
打印 | 字号 : [ ] |

农民工老魏在东北

  

老魏在营松高速公路04—1标龙岗隧道施工现场(李旭东-摄)

 

   “你们东北的冬天太冷啦!”来自福建的老魏见到当地人就忍不住咧着嘴评价一下天气。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魏名魏守昌,福建省福清市人。跟随中铁十二局驻吉林省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04—1合同段项目部来吉林省已经半年了。半年来,目睹四周群山从满目苍翠到红叶遍谷再到披霜挂雪,老魏领略了东北季节变换的魅力,也领略了东北寒风割面的凛冽。今年冬天,东北降雪格外多,气温格外低。这个寒冷的冬天,老魏不能回南方了。为了保证通车目标顺利实现,营松高速公路龙岗隧道建设单位克服冬季施工困难,采取保温措施,坚持施工。今年的春节,所有施工人员要在工地度过了,老魏作为农民工队长,要以身作则。

  老魏隧道施工经验丰富。他从1977年在煤矿搞掘进开始,逐步参与水库引水洞施工、普通公路隧道施工、铁路隧道施工,再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按他自己的话说,“从小洞打到大洞”,经验逐步累积,水平逐步提高。谈到现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与以前相比,老魏感叹:“真是天差地别!”以前是人工开挖,人工出渣,人力装车,用拖拉机一车车往外拉,“技术落后,一年干不了几百米”,而且常有人牺牲,“修一条隧道就建一个烈士陵园”。现在,工作条件极大改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到位,生产技术和机械都先进,施工过程不再提心吊胆。龙岗隧道施工中,吉林省高建局对安全要求和管理都很严格,项目办领导常来检查,中铁十二局采用了先进的电脑人员考勤监控系统,又进一步增加了安全系数,让他们干起活来心里踏实。

  老魏经历着隧道施工技术与条件的天差地别的变化,老魏的家也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老魏的妻子最初跟随老魏一起转战各个隧道施工战场,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他家位于郊区的土地和宅屋在福清市城镇开发过程中被征用,他妻子按有关政策被福清市电力公司招聘成为一名国企职工。如今,一双儿女也已有了各自的工作。老魏本来也有机会回家乡工作的,但他舍不得离开熟悉的隧道建设工作。谈到原因,老魏解释了几点:他习惯了在隧道里按进度需要决定工作时间,无法接受企业循规蹈矩的刻板作息时间;另外,隧道施工虽然苦一点,但待遇比较高,劳动强度大或危险性高的工种月薪可达万元左右;不过,老魏如今作带工队长,劳动强度和危险降低,工资比喷枪手和风钻手低很多,每月能开5000多元,让他舍不得离开的更主要原因是:“干了这么多年,喜欢上这个工作了。”

  关于他和工友们能在这寒冷的季节仍肯留在东北施工,老魏补充说,还因为业主单位和项目部真正关心农民工,让他们心里温暖。老魏他们听项目部领导说,业主单位吉林省高建局为了保障农民工利益,专门制定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的措施,每个月要从计量款中预留一部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中铁十二局对农民工的管理一直注重人性化,项目部除按月发放工资外,对农民工的吃、住都按高标准安排。每逢节日,项目部还要杀猪给农民工改善伙食。农民工住房均为新建的加厚彩钢瓦板房,项目部安装锅炉统一供热。“我们这个项目部最温暖的房子是农民工宿舍,我们宿舍内温度接近25℃。”老魏强调说,“项目部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不能在工程最吃紧时拆项目部的台啊。”

  老魏所在项目部的经理颜杜民评价说:“中国的农民工最可爱,他们能吃苦,比较有组织性纪律性,服从安排。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贡献,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看着老魏黝黑清矍的面庞上发自内心的朴实笑容,谁会不由衷地赞同颜杜民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