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定位高,少填少挖为环保。尾标项目有妙招,清理河道找弃料。隧道弃渣本烦恼,变废为宝我所要。苦战三年成果报,高速通了,青山依旧在,绿水山涧绕。”这是鹤大高速公路ZT20标项目经理雷阳传的一首小诗。把科技创新融于行业全局,把示范融于区域推广,把工程融于自然生态,把产业融于经济社会发展——采访团一路走来,雁大、大抚、靖通,20个标段、339公里建设里程、3000余名建设者,令人赞叹的是:鹤大路建设理念空前一致,“双示范”工程深入人心!
最“给力”的拉动作用
“我省东部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鹤大高速公路是吉林省通向辽宁丹东港和大连港的快速通道,将为我省东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产品外销打开通边达海的大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高建局局长纪景义这样概括鹤大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
“鹤大高速公路的施工难度除了多山区、涵洞、桥梁外,还需要实现抗冻耐久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吉林’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示范’工程是非常必要的。”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王潮海这样评价鹤大“双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
鹤大高速公路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建设里程最长、区域生态最敏感、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它既是纵贯黑、吉、辽三省东部地区的一条战略大通道,又是把东三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联接在一起的经济大通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计使用地产砂石 3086万立方米 、水泥263万吨、钢材52万吨、沥青18万吨、汽柴油11万吨,为公路建筑业创造35000个就业岗位,共计使用5400台运输车辆、产生25亿吨·公里运量,为地方创造税收4.79亿元,对公路沿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不仅是用工、材料这些直接的拉动,‘双示范’工程中路面结构、节能照明等一些项目,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速公路每年的运营成本,这是一本长期的经济账!”省高建局副局长李长江这样说。
最深刻的理念“植入”
“我们完成了10公里单幅试验段柔性基层的施工,传感器布设和路基路面强度测试也已经完成,对于这条路的品质和寿命,我们很有信心。”雁大段副指挥长董书奎自豪地说道。
“总监办成立了‘双示范’实施工作组,全程、全员参加,加强对工序、工艺和细节的质量管控,对施工成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03总监办总监理工程师王宇讲起“双示范”工程监控思路清晰。
“我从2014年进场一直在鹤大工作,我们施工都严格按照‘双示范’工程的技术要求,比如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碾压,初压钢轮机2遍,复压胶轮机4遍、钢轮机4遍,终压钢轮机2遍,确保达到最佳压实效果。”说到“双示范”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ZT05标工区班长申宝稳头头是道。(下转4版)
鹤大"双示范"工程的建设理念自上而下,生根开花。
省交通运输厅组建实施机构,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业务联系机制、高层联动机制和调度会制度,保障"双示范"工程各项目切实落地,用行业合力扎实有序推进"双示范"工程实施。设计单位做好专项设计,将"双示范"工程有关内容纳入施工招标范围,确保项目内容落到实处。业主单位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项目指挥部结合"双示范"工程项目逐一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倒排工期、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双示范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将"双示范"工程的实施纳入月考核,并作为日常巡查的重点,切实做到奖优罚劣。技术支持单位长驻工地一线,加强现场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标准的宣贯,根据工程进度,对温拌沥青、耐久性路面、隧道保温防冻、橡胶沥青路面、湿地保护、植被保护等实施项目开展现场技术交底与咨询,确保实施效果。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双示范"工程技术标准,通过细化工序、明确要求、文化创建,让"双示范"植根于每一个施工人员心中。与此同时,省高建局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加餐",于2014年聘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参与鹤大项目建设的管理人员进行"双示范"专题培训;2015年10月、2016年3月,组织鹤大高速公路各参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140余人,参加"长白山区鹤大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工程高级研修班" 等培训班,让学习成果直接体现在工程建设之中。
最高端的研、用结合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我们前期克服了很多困难,把原有的署名保留下来,这种效果是后期补植达不到的。我们保护了原生植被,也就是保护了原生态系统,鹤大绝对是一条生态路,也是一个科技路。"交通运输部交科院王新军觉得鹤大高速公路在植被保护方面在全国范围也称得上"数一数二"。
"咱们现在用的生态砌块,他是工厂化直接生成一个整体,强度高,抗雨水冲刷和风化的能力比较强。而且它是整个生产这块都是尺寸规则,景观效果也比较好。整个叠拱内部和顶部都会再做植物防护,都很美。"ZT19标项目经理李建伟对生
态砌块赞不绝口。
"以前就算没有车,灯也一直亮着,没法控制。现在我们在前面600米的地方设一个微波检测线,车过来时候,灯就开了,车走的时候,灯就灭了。灯开的时候,洞口有一个灯光强度的集动仪,特别亮的时候,平缓地降下来,达到正常灯的亮度,节电效果非常好。"靖通段副指挥长张立福对隧道照明的节能效果深有感触。
"边建设、边示范、边复制、边推广",鹤大"双示范"工程实施"以工程为载体,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开发与推广应用模式,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在抗冻耐久方面,首次揭示了基于水温力平衡的季冻区路基冻胀机理,提出了基于湿地保护的路基抗冻耐久修筑关键技术,采用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减少反射裂缝,建成首个季冻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观测基地,采用隧道保温层厚度、设置长度计算及优化设计方法,对全线18座隧道抗冻保温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为整个季冻地区隧道防冻保温提供了工程示范。在生态环保方面,在全线7处服务区推行多介质生物滤池与潮汐流人工湿地组合污水处理技术,解决了季冻区公路服务区冬季污水处理不达标的行业难题;利用大量的隧道弃渣,加工兼具美观、高强、抗冻于一体、适用不同边坡特点的生态砌块产品,形成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就地修复的一体化生态修复流程,转化利用率可达90%以上;针对长白山宝贵的森林资源,开发了公路路基分步清表技术,建立了植被分级保护方法,推广应用植被恢复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生植物资源。在循环利用方面,充分利用沿线储量丰富的火山灰及硅藻土,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为全国12个火山灰分布省份及10个硅藻土分布省份高速公路建设地产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经验;探索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废旧轮胎、油页岩废渣、玉米深加工废料,研发产品均在鹤大高速得到规模化应用,助推汽车工业、油页岩开发及农业深加工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低碳节能方面,隧道照明采用LED照明灯具和隧道照明节能智慧控制系统,实现节能50%。
截至目前,依托项目,共发表科研论文38篇,其中SCI 1篇,EI 6篇,国际会议4篇,核心7篇,其他20篇;获得专利9项,实质性审查中5项;编制部颁行业标准1项,省地方标准6项,厅行业技术指南5项;完成专著2部。
最显著的效益实现
"为了搜集数据,在10公里的试验路上,技术人员在路基路面里埋设了320只高性能传感器,就好比在一个设备里,或者一个体内埋设了芯片,我们能够时时刻刻的探测和感受到我们路基路面里在发生的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他是健康还是亚健康,或者是马上需要维修,让我们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为以后我们省得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各省季冻区高速公路建设建立了一个基础的数据库,这种长期效益不可估量。"谈起"双示范"工程带来的效益,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季节性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郑纯宇体会颇深。
"双示范"工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在项目建设期,集中供电、拌合站油改气、粉煤灰利用、隧道温拌阻燃沥青等8个重点支撑项目,实现可替代标油4.22万吨,节约标煤1.93万吨,减排CO212.84万吨,节地2360亩;在鹤大高速公路运营期,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68万吨,减排CO24.85万吨,减排COD125吨,真正做到了科技研发向生产力的转化。与此同时,"双示范"工程环境保护也已初见成效,鹤大全线尤其是泉阳互通、白水滩隧道出口、大蒲柴河隧道出口、江源服务区等地植被保护、表土收集成效显著,大量原生植被,包括许多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曲柳、黄檗、红松等)均被保留下来。全线共计全线共收集表土228.32万立方米,保护原生生境9.1万平方米,保留树木7.5万余棵,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红松353棵,黄檗50棵,水曲柳55棵,为大美长白作出了巨大贡献。
有一种"融合",叫做鹤大,这种融合带来了新思路、新工艺、新技术,也打造出了一个行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范本",打造出了一个行业科学发展的鲜活"标本"。工程仍在继续,脚步从未停息,我们期待鹤大全线通车的胜利时刻,期待"双示范"工程为全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树起崭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