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2018-09-21 09:52 来源:吉林省交通宣传中心
打印 | 字号 : [ ] |

好稿分享:带着问题来 带着答案走 带着困惑来 带着信心回

  “老师们的授课很‘接地气’,帮助我解开了工作中的困惑,学到了新闻写作和摄影的技巧,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干货’很多,值得好好消化吸收。”5月31日至6月1日,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新闻信息员培训班上,来自吉林日报社、省交通宣传中心的3位资深记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和当下交通运输工作热点,分别讲解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中的摄影实用技巧、交通新闻通讯写作技巧,为全系统百余名信息员打开了一扇新闻宣传的新窗口,展示了交通宣传工作的多彩世界。

让学员建立新闻思维

用心发现新闻线索,用笔记录新闻事件。

  “到事情发生的地方去走走,与经历事情的人们多聊聊,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多想想,拿起笔来把采访到的新闻多写写。”5月31日上午9时,吉林日报社高级记者、农村部副主任翟劲涛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员们,要写出好新闻,除了一份对新闻的热爱,更重要是能做到“手勤、眼勤、脚勤”。

  翟劲涛是一位有着23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资深记者,总结多年经验,他认为,采访与写作,都要以人为本,从“写”新闻到“做”新闻,训练“写”的能力,培养“做”的思维,这样才能写出更优秀、更有深度的文章。

  “我写的新闻不足在哪儿?改什么?怎么改?”这是学员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改思维,变观念,颠覆固化模式,方能在技术层面进行改革,操作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并且要不断地进行读书、学习、‘充电’的实践,新闻的功夫其实是在新闻之外。”翟劲涛讲到这里时,台下的学员聚精会神,时而用纸笔不停记录,时而用相机拍下课件,时而凝神认真思考……

  就如何建立新闻思维,翟劲涛说:“新闻采写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能否建立一种特立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何建立自己的新闻思维,又称‘新闻敏感’,成为整个新闻采写与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随后,翟劲涛告诉学员们:“新闻要用文学的意象来说,要按故事的方式去写。”并分享了自己多篇获得全国党报好新闻奖、吉林新闻奖等奖项的好稿件,着重对新闻思维的建立进行了细心的讲解。他特别介绍了《老艄公·西瓜和桥》这篇交通运输新闻的写作过程,剖析了如何以靓标题抓人眼球,如何让专业术语转变成通俗语言,如何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挖掘新闻,让学员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写作与专业人士的差距,明晰了改进与提高的办法,使学员得到了深刻的启发。

  “翟老师的授课使我这个宣传战线的新兵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知道自己以前为什么写通讯不生动、不突出,也知道今后要如何写一篇既高站位又接地气的通讯了,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要领会翟老师的写作技巧,培养‘做’的意识,不断地学习、领悟、实践,养成良好敏锐的洞察力,建立良好的新闻逻辑思维。”吉高集团党办龚润泽说。

用镜头去发现新闻

取“真经”学“实招”。

  “我们要做好拍照不能一次成功的准备,多角度去拍摄,拍出最能反映主题、体现现场感的照片。”在5月31日下午14时的新闻摄影课上,省交通宣传中心影视部主任阚世儒这样告诉学员。

  阚世儒直奔主题,首先通过大量的信息员图片作品,为学员们讲解了什么是“成功的交通新闻照片”与“不成功的交通新闻照片”,使学员们对新闻摄影的基本要求有了清晰的把握。

  阚世儒将照片拍摄的三要素“构思、构图和色彩”比喻成“构思是人的灵魂、构图是人的骨架、色彩是人的外表”。随后,将自己去采访靖宇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通车时,为客车上的旅客拍下的一张因通车而喜悦的合影照片呈现给学员们,讲起了当时的构思、构图和色彩之道。“构思是一张照片的主题,自己的想法和思想都要体现出来,最主要的是拍这张照片想表达的是什么。构图是为了准确、鲜明地揭示摄影作品的主题思想,来安排画面的构成。而色彩是指按照照片主题和内容的需要,对画面进行恰当的配置、布局平衡,以使各种色彩形成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关系。”在讲解中,阚世儒结合高速公路通车、会议现场和人物特写等摄影作品,讲解了什么时候该用三分构图法、井字构图法、三角构图法等拍摄技巧。

  “新闻摄影要求真实,所以要慎重使用Photoshop等图像修改工具,可以简单调整色阶明暗和补光提亮,但是再做过多的修饰甚至对画面进行增删就不合适了。”随后,阚世儒列举了一张除雪防滑时养路工正在凿冰保畅的照片,她说:“摄影者为了让场面更加震撼,体现养路工的辛苦,用图像修改工具把冰块修饰的很大,甚至把养路工的脚都修饰掉了!”针对这一现象,阚世儒强调,新闻摄影必须真实,有的照片原本构图比较好,却因为过度的修饰,造成了画蛇添足的效果,丧失了新闻照片本来的面目;有的过度修饰,甚至会引发负面舆情,造成工作被动。所以新闻摄影一定要牢记真实性原则。

  同时,阚世儒还对单反相机、微单相机等优缺点,以及单反相机档位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讲解。

  “阚老师通过对照片实例的分析讲解,列举了正反两面典型,从照片构思、构图、拍摄技巧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工作摄影实用技巧,用相对较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我对新闻摄影的认知。”省高管局聂大兴说。

让新闻增强感染力

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写出充满感情的文章。

  6月1日,上午9时,省交通宣传中心副主任王田田直接切入重点,结合采访经历,向学员们讲起了交通新闻通讯写作技巧。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提出:行业类媒体要立足行业、服务行业,提供专业化的行业资讯和信息服务。”授课开篇,王田田即点出当前宣传工作形势和重点,让学员们印象深刻。同时,王田田结合自身经验,对行业新闻宣传座谈会提出的新闻宣传要把握的“五个需要”“五个必须”逐一进行了讲解,帮助学员理清了通讯主题的确定及素材的来源。

  什么是通讯?有哪些内容可以写、值得写?这些内容要如何写?“写通讯要讲究‘新’,要注意到重点、抓得住亮点、找到闪光点……”授课中,王田田综合近年来《吉林交通》刊发的通讯稿件,讲解了工作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的写作技巧,总结了信息员写作中的亮点,并对存在不足的稿件也进行了解析。她说:“通讯是一种深入的报道,要生动形象、要具有感染力,写通讯前要先确定正确、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新闻全文表达出来的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而选取材料更要紧扣主题,形成主题的基础,明确思路和结构。”

  “为什么我写的通讯不出彩?怎么样才能增强通讯的感染力?”这也是学员最想得到答案的问题之一。“想增加感染力必须要做到见人见事有温度,不仅要有一个亮眼的标题、鲜明的主题,而且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有故事性的情节、有典型性的细节和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让通讯体现出感染力。”说到这里,王田田又列举出多篇通讯稿件,向学员们一一指出,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写就对了!”授课结束前,王田田打开了最后一张PPT,向大家推荐了这样一个“秘诀”。她说:“写通讯要有热爱和坚持,如果不想写、不敢写、懒得写,写作水平就不会提高。”台下几位学员都重复着这一“秘诀”,会心地笑了起来。

  “听了王老师实例丰富的授课,很解渴,令我豁然开朗,学到了很多写通讯稿件的方式和方法,懂得了要变换思维,从新闻稿件角度去想问题,以后会更加注重新闻价值,让自己写的通讯更加具有感染力,收获太大了。”松原运管处张磊说。

  让学员们来有所获

  每一堂课,总有收获;每一堂课后讨论,总有感悟;每一次与编辑的交流,总有启发。台上三位讲师现场讲解生动、精心、信息量大,台下学员全神贯注地听着、学着、记着,领会着,手中的笔几乎没有停过……

  不知不觉中,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接近尾声,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多。正如省交通宣传中心主任李丹在培训开班动员时说的那样:开拓视野,学习方法,加强交流,树立信心,切实增强会想、会干、会协调的能力,为日后做好交通运输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授课老师功底深,讲课形式各有特色,指导建议可操作性强。”省地方海事局韩帮金的意见代表了很多学员的心声。。

  学员们也对如何更进一步改进培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增加培训时间,增强互动性,增加摄影实践课,观摩报纸编辑出版过程,增加新媒体操作课程的培训等。“学员们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对我们培训课程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也对下一步如何改进培训班提出了方向,让我们掌握了学员们的需求。”省交通宣传中心副主任周雁说。

  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带着困惑来,带着信心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既“解渴”又“管用”。“我们期待着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广大信息员在新闻和摄影技巧上苦下功夫,深入挖掘交通运输的闪光点,写出、拍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让交通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高度。”李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