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2024-10-09 14:25 来源:
打印 | 字号 : [ ] |

目中有光、脸上有彩、 肩上有担、手中有招! 持续锻造吉林公路交通应急尖兵团队

  9月23日至25日,省公路交通应急保障中心43名同志携带应急装备17套),风雨无阻往返行程810km圆满完成了“2024年应急装备长途调运拉练”。9月30日,中心召开“应急装备长途调运(通化)拉练总结研讨会”,参演人员谈体会、谈感受、谈变化、谈期待,表达了作为公路应急尖兵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

  指挥有度、调配有方。指调科副科长张洪涛谈体会时说:“作为指挥调度科,本次拉练指调科五人各司其职,同大家一起把中心的拉练方案、拉练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从方案的设定、行程规划与筹备,行军过程的指挥引导、口令传达、适时休整安排、意外情况的协调调度,装备场地演练及展示过程中的讲解与互动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家提供了细致安排和周到服务,过程中指调科的两名新同志已经基本融入到指挥调度工作中来,而且表现突出本次拉练,我们遇到意外不惊慌、特殊路况不恐慌,增强了行进中配合能力,进一步掌握了装备行走的脾气和秉性,为大家提供了展示应急尖兵风采的舞台,展现着威武、友谊、文明之师的风采。”

  创新管理、软件助力。桥梁应急抢险队队长张勇航谈心得时说:“桥队对本次拉练非常重视。副队长兼51米桥主操作手吴亚飞多次组织各操作手顶着烈日实操训练。陈立春、孙辉、张兴旺、张猛、李进等认真检查51米桥各部件是否正常,发现问题立即主动配合装备科检查维护,排除故障,拉练过程中配合默契,最终圆满完成此次任务。此次拉练过程中我们开创性地对较长车队进行分组编队管理,灵活运用微喇公网对讲软件弥补传统对讲机通讯距离不足的问题,更好地配合指调科对三组车队的远程调度。积累了装备长途调运经验,验证了中心相关预案的可行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展现了中心职工昂扬向上的风采。

  准备充分、更加自信。道路应急抢通抢险队队长宋杨谈感受时说:“我队参加拉练人员共计10人,出动应急装备四台,历时3天行程800余公里,途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山区公路,穿山越岭,穿过城市,路过乡村,圆满地完成了此次拉练工作。此次拉练,是继齐齐哈尔、扶余吉黑两省联合演练之后的第三次应急装备长途调运拉练,在前两次的基础上,这次拉练综合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心态更加自信、准备更加充分、装备性能掌握更加熟练、驾驶技能及经验进一步提升、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在今后工作中道路应急抢通抢险队会不懈努力,更好地完成中心赋予道路应急抢通抢险队的职责。

  锻炼队伍、确保安全。后勤保障队队长李振吉谈感想时说:“为保证应急装备长途拉练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出发前,副队长王宏跃组织后勤队运输保障组的全体驾驶员,对参加拉练的装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保养,对全体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教育,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应急装备长途调运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同时本次拉练对后勤队运输保障组的郭忠浩、戴阳两名同志是一次不小考验,两名同志没有驾驶大型车辆的经验,第一次独自长途驾驶大型车辆,而且路况相对复杂,但两名同志在驾驶过程中沉着冷静,出色地完成了此次长途拉练任务,不仅检验了日常训练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驾驶大型车辆的经验,为今后运输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

  队员们的精彩语录

  “此次拉练我负责51米桥架设二号操作手任务,兼任驾驶工具车,积极完成了中心交办给我的各项任务。此次拉练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张勇航队长和吴亚飞副队长的领导有方、离不开51米桥所有小组成员在拉练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拼搏精神、更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与努力。”——陈立春

  “行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观察路况信息,控制车速,通过对讲机与同事们及时沟通路况和车辆状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全到达目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更加注重团队协作,为中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孙辉

  “本次长途拉练既检验了装备性能,锻炼了班组队伍,同时发现51米应急快速桥车辆,主要用于紧急情况下快速架设临时桥梁不适用于长途行驶,维护成本较高,建议远距离调运或应急救援时,使用板车托运。”——吴亚飞

  “此次拉练,我承担了两项关键工作。一是编排和展示步履式挖掘机的遥控动作,我提前精心设计动作流程,反复调试设备,不遗余力地确保每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流畅自然。二是负责驾驶头节背桥车,我始终聚精会神,保持安全驾驶,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王攀峰

  “此次拉练出动的装备多、路程远、路况复杂,建议中心加强驾驶员培训,对所驾驶车辆的技术性能、软硬件设施进一步熟悉掌握,同时大型车辆在山路行驶尽量利用发动机制动和缓速器来控制车速,尽量不要使用刹车,防止长时间使用刹车导致刹车过热、轮胎抱死,发生事故。有条件的话为车辆安装ETC与车载通讯电台。”——张晓峰

  我们成功测试了卫星电话在群山环绕环境中的信号情况,明确了其信号覆盖范围和稳定性,为今后在类似环境下的应急通信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我们将以此次拉练为契机,不断完善应急通信体系,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王俊彻

  “我负责本次拉练中车辆的突发故障处理和维修工作,拉练期间,车辆出现了几种突发故障,有机械故障、电路故障、气路故障等,我通过维修经验及时有效的检查判断故障点,在各队积极协助下尤其是操作手驾驶员的帮助下,较好的进行了应对处理,保障了调运拉练顺利地完成。今后,我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提高维修技能,优化维修工具和备用零部件配置。”——孙德国

  “装备科此次主要负责参加装备车辆的保养、维修、油料保障等相关工作,我们明确责任工作分工,认真研究分析拉练随行时可能存在问题,做出相关应对预案,较好完成了拉练中的工作任务。不论是拉练途中,还是在基地,各队都积极配合及支持我科工作,尤其是操作手、驾驶员与我们配合默契,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主动伸手援助,真正体现了分工不分家,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借此机会表示感谢!”——张波

  “虽然没有像一线人员一样真正进行实操,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我感触颇深。我们团队意识强,听从指挥。集体荣誉感强,51米桥展示时,其他未操作人员整齐列队,甚至在另一侧领导看不到的场地上的同志没有放松,不论年龄大小,都站得笔直,展示着我们中心的精神面貌。基本功掌握好,配合默契度高,进入集锡百姓生活区,路况复杂,团队人员互相提示,遇到难题,各队积极配合解决问题。”——李玲玲

  中心负责人总结时指出,此次拉练圆满完成,离不开每一位同志的辛苦付出与不懈努力,下一步各科室(队)要及时复盘总结,以不放松的态度、不停歇的行动、不动摇的信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昂扬奋进之姿,打造一支目中有光、脸上有彩、肩上有担、手中有招的强大公路交通应急尖兵团队。

  


来源:党委办公室
  作者:刘洋
  初审:王心毅
  复审:修梅
  终审:张辛 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