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英,共产党员,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二中心乘务三分部A组列车司机。
作为国内第一批轻轨驾驶员,王晓英从事轻轨驾驶工作二十余年,创造了50余万公里无事故、无违纪、无投诉的安全驾驶纪录。
2012年9月,她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2013年11月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评为“列车先峰”;2017年4月被吉林省总工会评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月被长春市总工会评为“长春工匠”;2019年9月被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同年10月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评为“列车先锋”;2020年3月被长春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创业创新巾帼建功标兵”,长春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2021年7月被中共吉林省委评为“吉林省优秀党员”“第二季度长春好人”,12月当选长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同年荣获吉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22年5月当选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2023年3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巾帼标兵”称号,同年当选长春市第十七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初心如磐,百炼成钢
2002年10月30日,长春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作为国内首条轻轨线路开通运营。身为第一批轻轨驾驶员,王晓英在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凭借对轻轨驾驶工作的执著与热爱,坚持严谨与创新并举,与团队共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和操作瓶颈。
王晓英常说:“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从没有想过找退路。没有经验可循时,迎难而上才是硬道理。”通过不断摸索,团队总结出了“三慢两稳”“两勤一集中”等先进操作工法;研创了启车“逐级牵引”、停车“逐级制动”的驾驶方法与实践经验,确保车辆平稳行驶,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性,被集团公司编入《驾驶员操作手册》。
虚心向学,苦钻技艺
“光有驾驶经验是不够的,只有虚心向学,不耻下问,才能让我们始终感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努力的在专业水平上有所提升。”王晓英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车辆相关知识,时常与同事们交流经验,不论车辆系统还是操作原理,遇到不清楚、不理解的,总会刨根问底,一定要把问题研究透彻。勤学好问,是同事们对她的第一印象。
王晓英不但苦钻技艺,还把轻轨车当成“知己”。王晓英说:“只有用心去体会每辆车的特性与脾气,学会把车当朋友,而不仅仅是驾驶工具,你才能更好的熟悉它、驾驭它、开好它。”经年累月的学习与努力没有白费,王晓英对车辆的结构和“脾气”逐步深熟,在更新驾驶方法的同时,还摸索出了“三步检查法”和“惰/制结合”的操作创新,进一步提升车辆的行驶效率,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履职尽责,始终如一
凌晨4点,王晓英走进了轻轨车辆段,启动蓄电池、观察仪表、检查牵引力控制系统……十余个规范操作之后,她驾驶着轻轨车缓缓驶出轻轨站,在长春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上,开启新的一天。王晓英说:“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每一项准备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将每一个小细节都要落到实处。安全细节分毫不能差,责任使命始终扛在肩,乘客选择乘坐轻轨车,是将安全托付给了我们,我们要恪守承诺,守住这份信任。”二十年如一日,王晓英凭借牢固的安全意识、精湛的驾驶技术、过硬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市民每天出行保驾护航。
冻雨无情,临急受命
2020年11月18日晚,一场冻雨席卷春城,造成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停运,所有车辆原地待命。19日凌晨,得知晚班同志在现场已坚守一夜,王晓英迅速组织队员,紧急调度,在5分钟内完成工作部署,于早6时出色完成交接工作。20日晚,为确保完成热滑任务,王晓英又带领4名组员应对突发情况,在岗位上一夜未眠。
王晓英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甘于奉献、认真履职,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时刻牢记服务于人民,高质量地把乘务工作做好,做实,让党和人民群众安心、放心。”王晓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她以一名共产党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书写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020年11月,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王晓英命名的“王晓英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服务市民为宗旨,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核心口号,将“耐心、细致、热情、创新”的服务奉献给广大乘客。
不仅如此,王晓英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还是一支由劳模、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的高素质、强技能、重创新的团队。目前已总结出“王晓英工作法”、“王晓英操作法”、常见故障分析、行车事故分析、常见投诉分析等多项技术改造和解决方案。
王晓英所带领的班组作为试点,2020年全年实现“三无”(无事故、无违纪、无投诉)目标。王晓英常说:“不要把驾驶员“三无”目标想的太遥远,有时候它离我们很近,只是由于我们的疏忽而与它失之交臂。”同年,王晓英带领的班组被集团公司评为“五型班组”,7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其中1人被全国轨道交通企业工会委员会评为“列车先锋”。
为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活力,推动王晓英工作室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工作室创新成果做实、做强、做优,王晓英明确了工作室的工作方向,在创新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如:ATP加装提示音创新、折返按钮加装防护罩创新,并根据现有三类车型,总结出三种不同的操作技法,进一步确保轻轨车驾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以老带新,传承使命
为进一步提升一线员工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王晓英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以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综合素质的目标,通过“老带新、新帮老、互帮互助”的方式,推动一线运营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师徒带教,促技能提升。王晓英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徒弟的业务指导,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用知识武装头脑,增加知识储备量,组织班组开展相关工作学习与业务考核。
以实践总结,传承优秀经验。王晓英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工作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一对一、手把手、全程跟踪”式帮带,随时提供业务疑问解答,使年轻同志能较快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以导促学,以学定教。面对这些年轻的生力军,王晓英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用自身案例,告诉徒弟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提前帮他们绕过一些坑”。经过多批次的带教经验累积,王晓英提出带教“私人定制”,根据个人特点进行针对性地补强。对于存在的普遍问题,王晓英通过行业内真实案例进行思想引导,提高徒弟们的安全意识。截至目前,王晓英已经带徒40余人,他们分布在各条运营线路上,逐渐成为各线的车队骨干力量。
王晓英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在轻轨驾驶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她创造的50余万公里无事故、无违纪、无投诉的安全行驶记录,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圈。
在车库里,王晓英看过千余次日出日落;在轻轨上,王晓英守护着无数市民平安乘车。王晓英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她迎难而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身边人都充满阳光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