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交通执法支队迅速落实2024年全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工作任务三级指标体系,落实78项具体措施,立足执法为民、服务发展,聚焦四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交通执法工作精准精细开展。
强化党建引领、品牌培树 植入执法“驱动力”
通化市交通执法支队夯实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发挥“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党的建设“读讲行”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以党建引领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效能,构筑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筑牢支队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廉洁防线。
在以往品牌培树基础上,持续开展创建工作,着眼推动通化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打造“党旗红·交通执法蓝”通化品牌,培树基层优秀“大队长”、基层“业务骨干”、基层“四基四化”标准化示范站,形成内部示范创建、外部执法效能提升的良好工作局面。
强化沟通协作、互动互联 助力执法“一盘棋”
该支队成立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啄木鸟”工作专班,构建“1+8+6”工作机制,由内含的执法联络员服务小队统筹联络各项工作,打通向上衔接省交通运输厅相关部门、省交通执法局,向下联络县(市)执法大队的顺畅渠道,有效保障任务落实、工作协作、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等方面工作高效运行。
在此基础上,对内,整合海事、港口、航道执法资源,实现水上业务深度相互融合;加强路政、超限治理等执法业务互动与合作,加强运政执法客运货运监管相互融合协作、维修驾训监管相互融合协作;建立内部联勤协作工作机制,强化区域内各执法业务融合协作。对外,与省交通执法局通化分局、通化市公安交警部门建立联动治超、联防巡航执法、联控打击非法营运协作机制,建立沟通协调联席会议机制,逐步形成“联勤、联动、联防、联控”的交通执法和行业监管“四互四联”治理体系。
强化教育培训、执纪监督 夯实执法“压舱石”
该支队认真落实《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制度》,编制支队2024年度、2025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确定执法教育培训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执法能力、服务能力“四大课程”,细化培训实施方案,全面强化执法队伍业务能力,切实提升执法工作效能和服务交通运输大局的质量。
深入落实《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风纪纠察规定》《吉林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重大问题挂牌督办办法》等一系列执法监督制度,巩固拓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探索研究问题自查、错案倒查、线索追查、问卷调查组成的执法监督“四查”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执法监督机制,着力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强化矛盾调解、舆情调控 提升执法“公信力”
借鉴辽源市交通执法支队投诉受理工作成功经验,移植“6+”调解模式,建立通化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啄木鸟”工作专班投诉调解服务小队,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原则,启用“7+”调解模式(1名党委优秀党员+1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1名公安干警+1名法官+1名司法人员+1名律师+1名社区工作人员),构建多元化解、协同共治的处置机制,实现由单一的行业治理向社会共治转换。
同时,加强信息发布,正确引导公众认知,为全市交通执法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下步,该支队将进一步构建优化执法工作构架,做好交通运输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全力推动执法质量、执法效能双增强,持续提升公众对交通运输领域执法工作满意度,为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