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互动 Interaction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2014-09-02 09:33 来源:
  打印
字号: [ ]

修路惠民 任重道远——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常晓春谈农村公路发展

   吉林省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村公路发展对于解决 “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吉林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发展农村公路,实现小康目标,建设幸福美好新吉林?近日,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常晓春。

   吉林故事

   修好农村路 小康有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奔小康,交通是保障。吉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45.8%,粮食产量居全国第四,粮食商品率达85%。农业的这一地位,决定了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常晓春说。

   常晓春介绍,吉林省农村公路发展得早,1993年,省交通厅党组就提出“让农民从泥泞中解放出来”的奋斗目标。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76715.8公里,占普通公路总里程的83.5%。乡(镇)通公路率100%,建制村通公路率99.99%,自然屯通公路率达64%。目前全省县城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县(市、区)所在地与所辖乡镇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连接,重点推进城镇化的60个城镇和5万以上人口城镇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60%以上。

   农村公路的发展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农民卖粮难、出行难问题,让农民真正走出了泥泞;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仅从2004年到2013年这10年间,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从3000元提高到9621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为缩小城乡差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经验

   政府行为、综合推动、行业监管、因地制宜

   回顾吉林省二十年农村公路发展历程,常晓春说:“接地气”的思路和措施最重要。首先是省委、省政府不断对农村公路发展出台支持政策,并通过省政府的考核表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变成党委、政府行为。第二是综合推动形成了合力。政策驱动,促进了地方政府在建设、养护方面的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载体推动,促进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落实;典型引路使农村公路发展先进县(市)的成功经验,在全省“遍地开花”。第三是质量控制“接地气”,聘请农民做“义务监督员”,在重点项目拌和场引进摄像监控,抽调100多名技术干部派驻各县(市),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管控作用。第四是路面结构形式“接地气”,注重研究符合各地区自然及经济状况的红砖路、轮迹路、“虎头砖路”等路面结构形式,既改善出行条件,又降低成本,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吉林攻略

   更好地服务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

   常晓春告诉记者,今年,吉林省交通运输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要求,对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全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公路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分析评价,提出发展思路等,以期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晓春说,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吉林省农村公路发展状况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村公路的需求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农村公路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一,建设任务重。目前吉林省尚未通水泥(沥青)路的乡镇和建制村,多是偏远落后地区,建设里程长、难度大、成本高;而吉林省农业人口多、分布分散,大规模的“撤村并镇”还不具备条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

   第二,农村公路总体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公路未来发展,“通”是基础,“好”是关键,而吉林省农村公路标准偏低,使用期10年以上的超期老旧水泥(沥青)路大量存在,危旧桥涵多、安保工程缺乏、抗灾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养护及路政管理仍不规范,还需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完善体制,创新管理。

   第三,农村公路缺乏稳定的建管养资金渠道。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地方财政困难,特别是县级政府经济实力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公路发展的主体责任难以真正落实。从长远考虑,国家应系统地对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渠道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深化改革,使县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投入有一定的保障。

   常晓春介绍,下一步,吉林省将锁定“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一目标,根据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规范化、便捷化、安全化、信息化、公开化”要求,适应全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发展农村公路,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连通网络化的农村公路体系。

   第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发展法规、政策,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促进农村公路发展主体责任的真正落实。

   第二是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出发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让农村公路与扶贫开发、小城镇体系发展规划、资源利用相结合,与干线公路和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

   第三是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扶贫项目建设、县道和重要乡道老旧水泥(沥青)路改造、农业人口集中区的自然屯村道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与新型城镇化联系紧密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升级改造等为重点,推进全省农村公路的新一轮建设和改造,提高公路设施服务均等化水平。

   第四是以危(险)桥改造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保障农民出行、保障粮食及农资物流安全。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