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专题 special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 交通党建- 他山之石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2013-04-22 09:39 来源:
  打印
字号: [ ]

辽宁省交通行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为加强全省交通行业文化建设,提高行业文明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促进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和《辽宁省交通行业2011-2015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深入理解交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交通文化是长期交通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交通行业价值观念,具有交通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内容,是交通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在交通文化体系中,精神文化是体现交通特性的核心价值观念,处于主导地位,包括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等;制度文化是交通行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包括岗位职责、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等;物质文化是展示交通行业外在表象的形象标识和外部环境,包括徽标服装、标志标识、场所工具等。

  二、深刻认识加强交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交通文化是行业精神文明的拓展和升华。交通文化体现交通价值,代表交通行业核心价值观念,反映交通行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也是交通人的行为准则和形象标识,能够全面展现交通行业的精神面貌和文明形象。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对于传承和发展先进的交通文化,提高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增加行业凝聚力,促进交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交通发展改革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占领精神文化阵地,用先进的文化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激发工作热情。交通行业队伍大、人员多,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增强交通行业软实力。各级领导干部应站在交通科学发展的高度,认清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加强交通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引领和推进交通各项工作发展。

  三、交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4、交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以构建交通文化体系为重点,全面加强交通文化建设,用交通文化激励人、塑造人、感召人,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增强交通行业的软实力。

  5、交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交通行业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树立几个在省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交通文化品牌,培育选拔一批交通文化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一批优秀交通文化作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交通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推动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用交通精神文化凝聚人心,用交通制度文化规范行为,用交通物质文化塑造形象,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提升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

  6、加强交通文化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文化建设与交通发展相统一,注重运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各项工作;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注重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注重群众的认可程度和可操作性;要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统一,注重总结改进提高。

  四、交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7、学习宣贯全国交通行业文化体系。交通运输部为加强交通行业文化建设,组织编印了《交通行业文化丛书》,对全国交通行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要认真参照,结合实际研究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交通运输部还提出了以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交通行业核心价值观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行业使命为“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共同愿景为“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交通精神为:“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职业道德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我们要认真把握和理解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吸收融入文化体系建设中。

  8、构建交通文化体系。交通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按系统可分为公路、港航、运输等交通系统文化,按交通实体可分为车、船、港、站、路、桥等交通专业文化,按交通行为可分为安全、质量、廉政、诚信、环保等交通行为文化。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进行文化体系设计。提炼精神文化内容,应力求准确精练,体现核心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制度文化建设,应侧重于完善行为规范和标准,通过制度规范职业行为,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行为准则;物质文化建设应注重表现交通特征,通过徽章服装、标志标识,明确交通标志,塑造统一的交通形象。

  9、积极推进交通文化建设。省厅将组织交通文化建设知识培训班,培训骨干,学习借鉴外省和其他行业开展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情况交流和检查评比,扎实有效地推动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开展文化建设。交通文化建设是交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以此作为评选推荐文明单位的重要条件。省厅还将评选一批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择社会信誉度好、知名度高的交通品牌单位向交通文化品牌发展,提升品牌单位的文化内涵。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也要积极研究措施,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10、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交通文化建设要以广泛的群众性为基础,构建交通文化体系要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增加职工群众对文化内涵的认知、认同感,要持续不断进行交通文化教育和熏陶,使广大干部职工接受交通价值理念、职业精神等,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交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1、切实加强交通文化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交通文化建设作为交通基础性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在人员力量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确保工作抓出成效。

  12、扎实推进交通文化建设工作。各地区、各单位要有专门机构负责交通文化建设,组织进行文化体系建设,监督检查文化建设执行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协调解决问题,促进文化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13、健全交通文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培训体系、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编写《文化手册》,使交通文化深入人心,逐步成为干部职工的文化自觉。

  14、交通文化建设要创新提高。交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吸引职工参与,把交通文化建设融于交通日常工作之中,不断改进提高,使文化建设真正落在实处、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