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道主干线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伫立着一座巨大的眼形雨棚,它用那刚毅的眼神,见证着吉林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注视着吉林大地的日新月异。雨棚的侧面,有一座平凡的两层小楼,这就是我省唯一连续两届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的集体——拉林河收费站。这里驻守着114名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收费员,他们为吉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无怨无悔地辛勤奉献,为南来北往的司乘人员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建站10年来,累计收取通行费23.83亿元,先后被授予全省“最佳女职工文明岗”、团省委“青年文明号”、全国交通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他们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风貌,擦亮了吉林省“北大门”的窗口,多次获得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等各级领导的赞扬。
锁定目标,旌旗直指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1996年,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成立,建局伊始,省交通运输厅就提出了“一切为了行车人、一切为了行路人”的服务理念。贯彻这个服务理念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而树立起一个典型集体,号召全系统学习,正是全面提升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捷径。省高管局领导班子将目标锁定在了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2002年9月,长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拉林河收费站正式投入使用,拉林河收费站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创造了新的契机。
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早日发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积极作用,省交通运输厅、省高管局和长余管理处对拉林河收费站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和全面支持,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对拉林河收费站寄予厚望,要求拉林河收费站干部职工守好吉林省“北大门”,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省高管局领导经常到拉林河收费站调研,为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出谋划策。长余管理处为切实抓好拉林河收费站创建“青年文明号”基础工作,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和目标,并实行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目标化、具体化的良好格局。为了稳步推进创建工作,拉林河收费站定期对收费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政治理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还实行了“六公开”原则,即:公开审批机关、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单位、公开监督电话、公开收费站名称、公开收费期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指导。提高收费工作透明度,在工作中采取主动应对,让各种隐患和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化解了交费和收费之间的矛盾。
德惠分局主管收费工作的临时负责人田野是第一批到长余高速公路工作的“元老”,他向记者讲述了几件拉林河收费站建站初期发生的故事:
2004年3月至4月,由于工作岗位调整,收费站里许多收费员被充实到其它管理岗位上,全站仅有28名收费员上班,占吉林省拉林河收费站人员的1/4,每个收费班只能保证5个人在岗,而他们面对的是每天5000辆的车流量。同志们在收费亭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连吃饭的时间都难以保证。面对困难,全站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减人不减干劲,减人不减工作量,两个月内,人均收费达210万元,创下了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新纪录。
2004年5月的一天,一辆货车在收费站广场自燃起火,满车的货物危在旦夕,而且汽车里的汽油还有爆炸的危险。当班收费员发现后马上向值班站长汇报,站长立即带领当班收费员,不顾个人安危,提着灭火器冲向起火的汽车。由于扑救以及时,货车上的货物保住了,为车主挽回经济损失十余万元。货主拉住站长的手说:“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2004年6月18日,一辆灰色宝来轿车缓缓驶入收费广场,车内人员的紧张神情和可疑行为引起当班收费员的注意,该收费员心思缜密,以“通行卡无效,需要向入口收费站核实”的理由将该车留在车道,并立即报告监控室,通知在附近守候的公安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安人员迅速出击,一举将车内4人制服,当场在车内搜查出价值300余万元的毒品,协助哈尔滨市公安部门破获了该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贩毒案件。事后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送来“经纬纵横,正义无阻,站卡交错,毒王难逃”的锦旗。
拉林河收费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周到服务得到了回报,2004年9月,该站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2005年9月,又获得了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的殊荣。
讲文明重服务,十年如一日
荣誉取得后,拉林河收费站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向着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前进。建站十年,历经王俊辉、邢大伟、田野、刘恩宝、王伟、姜彬等六位站长,敬语服务、微笑服务、真情服务始终是拉林河收费站的亮点。
德惠分局党总支副书记李平向记者介绍,为了能给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全站干部职工都能够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即坚持统一着装、挂牌、持证、列队上下岗;坚持按政策、标准收费,做到应征不漏,应免不征;坚持敬语服务、微笑服务、真情服务;坚持一车一杆,实行微机半自动收费,确保过站的畅通无阻;坚持规范操作,常年坚持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唱收唱付,对车主所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坚持实行站务公开,主动求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了收费工作的透明度;坚持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坐收坐支,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坚持开展便民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台。
为了将服务水平提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拉林河收费站采取了许多新颖的管理方式:
在人员管理上,用改革的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动态的人员管理机制。对班长、监控、票管、团支部书记等岗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以增加收费员工作的危机感。
在收费业务技能上,开展岗位练兵竞赛。站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站内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每月一次的业务考试,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达到了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目的,充分调动收费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收费站成为收费员学习知识、提升素质的大学校。
在收费制度上,重点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建立、修改、完善《拉林河收费站卫生检查评分标准》,《拉林河收费站伙食管理办法》,《拉林河收费站管理制度》等八项制度,明确收费站票管、监控、收费、机务、电工、锅炉工等岗位职责,用制度说话,靠原则服人,达到管理上有章可循,执行上尺度一致,奖惩上责任分明。
在收费稽查上,明确责任,严抓不懈。不定地点、随机稽查;稽查小组进行不定时上岗稽查;监控对岗上进行时时稽查,票管员根据数据资料进行特殊情况审查,站长对监控、票管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复查,形成良性循环稽查圈。
在分配制度上,以激励机制为动力。对月收费额最高的收费员进行奖励;对每班收费额超过8万元的收费员奖励;对收费业务考试前三名奖励、后三名处罚。
从2007年起,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运载鲜活农产品车辆免费放行的文件。个别司机妄想假借交通部颁布的绿色通道优惠政策逃缴通行费,其惯用的手段是“一闹二骂三投诉”,甚至有的还威胁收费员的人身安全。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拉林河全体收费员都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保证通行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收费员廉硕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都知道‘青年文明号’来之不易,需要我们每个人日复一日的优质服务来保持。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被评为德惠分局先进工作者的收费员孙健告诉记者:拉林河收费站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苦与累能磨练斗志,打造过硬的本领,还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的付出是为今后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3月2日,当记者来到车道采访时,看到收费员正对一辆货车装载的货物进行检查,原来这是满载新鲜水果的车辆,按照规定是应该免费放行的。收费员在检查无误后,让该车顺利通过了收费站。利用收费员验货的短短几分钟,记者从车主浦师傅那里解到,这辆车号为黑D56833车是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到鹤岗的,装载了一车苹果。浦师傅经常路过拉林河收费站,对这里的文明服务印象非常深刻,每次看到收费员甜甜的微笑都能让他暂时忘记旅途的劳累。有一次浦师傅在拉林河收费站验货的时候发现车轮胎上扎了一个大铁钉,但是他手里又没有工具,拔不出来,是当班收费员热心找来钳子,帮他把钉子拔了出来,让他能够顺利地继续上路。
以团建促服务,全面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收费站里年轻同志居多,90%以上都是“80后”、“85后”,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得十分突出。拉林河收费站团支书高文卓向记者介绍,拉林河党支部和团支部始终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团章》的要求,紧紧围绕收费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员青年主力军的作用,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以党建促团建的方法开展工作。让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列席参加党支部学习和会议,使他们起到了承上启下、联系团员的作用,加强团干部培养,一方面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更注重工作能力的锻炼,使他们“平时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树立起团干部在职工中的良好形象;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保持团组织先进性,凡站上的工作,特别是那些难度大、有困难、有危险、需要奉献的,团员都挺身而出,起表率作用。
为了让每一个团员青年都不掉队,团支部建立了全站团员思想工作个人档案,对团员家庭情况、个人简历、工作情况等都做了详细的了解,通过学习、交流、谈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0年11月,收费站新分来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李阳,上岗几天后,李阳感觉收费工作简单枯燥,自己是大学生,太屈才了,因而情绪消极。收费班长和站长发现这个情况后,主动找到李阳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李阳认识到自身不足,认清当前就业形势,重新树立了正确的工作观,并积极参与到“争先创优”活动中。由于转变了观念,李阳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短时间内就成长为该班组的主力收费员,现在,他已经在同志们的推举,当上了收费班副班长。
拉林河收费站地处吉黑两省交界处,远离都市的繁华,生活相对单调、枯燥。分局领导为了营造既温馨舒适又能得到学习锻炼的“职工之家”,为每个寝室还配备了空调、电视机等电器,购买了篮球、乒乓球、台球、羽毛球、跳绳等健身器材,建立了微机室、健身房、学习室、棋牌室、“党团之家”等活动场所,极大丰富了同志们的业余生活。站团支部根据年青人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的娱乐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跳旗赛等活动。收费站还花费三千多元建立了图书室,实现了收费员“每周读一本好书”的目标,不但陶冶收费员们的情操,还培养了青年团员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在这个集体里,不仅有着家的氛围、家的温暖,更有家一般的关怀。2003年11月,收费员蔡金涛患上鼻咽癌,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治病,收费站全体员工慷慨解囊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省高管局和德惠分局领导知道情况后也纷纷组织捐资救助活动,累计捐款达5万余元。
站长姜彬告诉记者:拉林河食堂墙壁上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载了全体收费员的生日,凡是有收费员在收费站里过生日,站长早晨都会安排厨师给他煮上几个鸡蛋,再由单位出钱买来生日蛋糕,晚餐时多加几道菜,全站职工庆祝一下,收费员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时时想着收费站,刻刻恋着收费站。当记者问侯静为什么要选择拉林河收费站这样远离市区、工作压力大的地方,有没有想过要换个工作时,她说,站长和同事都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在这工作有一种家的温暖,我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大家庭”。
文明之花盛开在高速公路
过硬的素质,造就了这个服务至上的集体,点滴的积累,成就了今天的拉林河收费站。
2011年11月,东北地区普降大雪,部分高速公路封闭,造成拉林河收费站出口车流量剧增,收费站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开启全部11个出口,收费站长和团员全部顶上一线。从0点一直收费到早晨8点的团员青年下班后也主动放弃休息到收费广场帮忙。有的人提上暖壶到收费广场为司乘人员提供热水,并积极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有的人拿上指示旗疏导车辆,告诉驾驶员哪边是ETC车道、哪边是绿色通道,经过全站干部职工3个多小时的奋战,收费站恢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团员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团员的身影。
2011年7月的一天,一辆大货车停在了收费员王闯所在的车道,司机匆匆忙忙的递过来一沓新钱说:“小兄弟,快点收吧,货主打电话催我呢!”王闯接过钱来一捻,发现司机除了应缴纳的通行费之外还多出500元,原来新钱容易粘在一起,司机比较着急,没有仔细清点。如果王闯把多余的钱留下来也没人能发现,但是,王闯经受住了考验,主动把多余的500元递到司机手里,告诉司机说:“师傅,您的通行费缴多了,下次用新钱的时候要记得捻一捻,要不该吃亏了。”司机感动地说:“咱们吉林省高速公路的收费员真是太实在了!谢谢你啊,小兄弟!” 事后,司机还特意打电话到省高管局指挥调度中心,对拉林河收费站的文明服务表示感谢。
2010年10月3日,王硕发烧39度,长春市208医院门诊的医生建议他卧床休息,但是想到现在正是“十一黄金周”,如果自己不去上班的话收费班里的其他同志压力会更大,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打了一针退烧药就匆匆赶回站里上班,8小时下来,王硕完成了648辆车的收费任务,共计11万余元,创造了拉林河收费站单班个人收费车流量记录。
拉林河团支部还将温暖和爱心延伸到了社会。松原市前郭县王府镇青龙小学特困生张佳男、张佳奇兄弟家境贫寒,属于一级扶贫户,住的是土坯房,连玻璃都买不起,全家唯一的家具是一口用了几十年的破立柜,唯一的家电是别人家淘汰下来的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他们的父亲长期患病在床,母亲打工的微薄收入是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家里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没有能力继续供两个孩子上学。拉林河收费站团支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组织全站青年团员几年来一直无偿资助兄弟二人,累计捐款达1万5千余元,目前,他们均已升入初中。
在拉林河收费站的荣誉室里收藏着数不清的奖牌、锦旗、感谢信,它们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拉林河收费站光辉的历史。在荣誉光环的笼罩下,拉林河收费站这个集体没有丝毫的骄傲和松懈,他们正继续以文明收费为宗旨,优质服务为目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着不竭的力量。(聂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