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辖17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25个自然屯,农村公路总里程约4000公里。近年来,扶余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坚持将解决农村公路“畅返不畅”问题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补齐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抓好管理养护,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四好农村路”创建以来,投资近4.8亿元,新建农村公路600公里;2019年全年完成日常养护1742公里,通过小修、中修、大修和改建解决农村公路“畅返不畅”442公里,确保了扶余市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坚持多措并举 确保管养到位
扶余市交通运输局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始终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样化的养护模式、多元化的养护队伍,使管养工作社会化。
一是养护资金多渠道。畅通财政资金、部门专项、申请债券、乡村自筹等资金渠道,保障每年管养资金全额足量投入。在政府每年拨付财政资金437万元的基础上,2019年将“一事一议”专项资金273万元、政府申请的债券资金1000万元、乡村自筹资金190万元全部投入到道路养护上来,全年累计投入养护资金近1900万元。
二是养护方式多样化。扶余市交通运输局遵循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因路施策采取不同养护方法:对破损严重的沥青路面,进行病害处理后沥青罩面;对破损严重的砖路,采用建筑拆除的红砖和砖路上挖除的碎砖掺入适当比例的粘性土铺平,再进行光轮碾压,形成路拱,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对破损不严重的沥青路面,通过日常养护来处理;对零星坑槽的砖路,采用粘性土或煤灰渣或建筑废料填充,用载重车辆碾压密实,达到路面平整、行车通畅。通过因路施策的养护,既节约了资金,又达到了群众满意、百姓认可的社会效果。2019年,共完成沥青罩面86公里,灌缝、补坑槽400公里,“畅返不畅”保通整治357公里。
三是养护力量多元化。在公路养护队伍组建方面,扶余市交通运输局因地制宜寻找解决办法,汇集多方力量。首先通过招投标市场化运作,选择具有养护专业资质的道路养护公司进行日常养护。其次是通过委托的形式,选择有资质的专业养护公司对病害严重的路段进行特殊处理。此外,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道路管护。扶余市现有管护队伍几十支,人员近3000余人,他们活跃在乡村公路上,参与清雪、清障、清垃圾和种花、种草、种树等公路管护工作,实现了道路保洁美化。
坚持完善机制 保障常态管养
为了保障管养工作常态化运行,扶余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从加强管理入手,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2017年以来,为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扶余市交通运输局逐年充实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标准,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决定其绩效考核档次:凡是道路管护好的,都被评为优秀档次;反之都被评为下一个档次。在考核机制的有效激励下,各乡(镇)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确保农村公路养护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实施奖励机制。为全面落实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形成权责清晰、共同参与的“四好农村路”发展体制机制,确保扶余市通乡、通村“畅返不畅”维修改造、重点自然屯通硬化路两个目标实现,从2019年开始,扶余市开展了“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活动,每年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3至5个、示范村10至15个。对评定为扶余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示范村,除市里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外,每个示范乡(镇)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每个示范村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其奖励资金用于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这一机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追究机制。扶余市“四好农村路”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乡(镇)管养护工作情况采用定期检查、日常抽查和社会监督等方式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适时予以通报。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考评,凡未能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通报批评或问责,以保证各责任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运行常态化。
农村公路管养高质量发展,为扶余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和保障。(李响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