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交审批函〔2023〕4号
长春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中心:
《关于报批长春至榆树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图设计的请示》(长高字〔2023〕112号)收悉。根据《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长春至榆树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吉交函〔2023〕63号),我厅组织有关部门和咨询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
(一)主线
长春至榆树高速公路主线全长140.043公里,设特大桥10306米/3座、大桥5487.5米/20座,中桥1761米/26座,小桥168米/8座,涵洞179道,互通立交12座,分离立交21座,通道77道,天桥47座,服务区3处,停车区2处,管理分中心1处,管理处2处,养护工区3处,收费站9处。
(二)连接线
1.九台连接线1全长2.534公里,设大桥147米/1座,平面交叉3处。
2.九台连接线2全长9.897公里,设大桥277米/1座,中桥27米/1座,涵洞6道,分离立交1座,平面交叉10处。
3.九台连接线3全长12.918公里,设大桥842米/4座,中桥165米/2座,小桥78米/4座,涵洞42道,平面交叉11处。
4.秀水连接线全长3.605公里,设中桥98米/1座,涵洞9道,通道1道,平面交叉7处。
5.榆树连接线1全长4.661公里,设小桥19米/1座,涵洞5道,平面交叉6处。
6.榆树连接线2全长3.923公里,设涵洞5道,平面交叉8处。
二、技术标准
(一)主线采用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7米,其中行车道宽2×(2×3.75)米,中央分隔带宽3米,左侧路缘带宽2×0.75米,硬路肩宽2×3.0米,土路肩宽2×0.75米。
(二)九台连接线1、2、3和榆树连接线1、2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5.5米;秀水连接线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
(三)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其他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三、路线
(一)同意主线、连接线路线设计。
(二)路线起于长春绕城高速与G102交叉处附近(起点桩号K0+000),设龙湖枢纽互通与长春绕城高速转换,设兴华互通与兴北大路衔接,路线向东北,经卡伦湖街道、龙嘉街道,在双丰村东南跨越饮马河,在苇子沟街道北设月明楼枢纽互通与在建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交叉,后继续向东北,经城子街街道、上河湾镇,在朝阳乡东北跨越松花江,经秀水镇、闵家镇,止于榆树市西北双井村北侧,设置万隆枢纽互通与铁科高速转换(终点桩号K140+024.730)。路线全长140.043公里。
四、路基、路面及排水
(一)路基
1.路基横断面型式、设计参数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符合绿色公路建设理念要求,同意路基工程设计。
2.同意根据沿线地质及地下水情况,合理采用换填粒料及掺灰的路床处理方案。建设期,应注意结合现场实际,优化施工组织,确保路床施工质量。
3.同意低填浅挖路基、高填及陡坡路堤、填挖交界路基、桥(涵)过渡段路基等设计方案。建设期,应强化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确保路基安全稳定。
4.同意对软弱土等特殊路基段采用清淤换填、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等处治方案。建设期,应结合地形、地质、地下水及气候条件进一步优化。
5.同意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路基防护工程设计方案。建设期,应结合区域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优化边坡坡率及防护设计。
6.同意取、弃土场设计。建设期,应将配套的支挡、排水、环保、水保等措施落实到位。
7.同意路基土石方调配方案。建设期,应结合施工工期及现场实际,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保证土石方调配合理可行。
(二)路面
1.同意主线、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路面结构方案:4厘米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表面层+6厘米橡胶SBS复合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8厘米沥青稳定碎石(ATB-25)+3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94)+18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5:95)+20厘米未筛分碎石防冻层(潮湿段)。
2.同意收费广场、收费站场区、桥面铺装等路面结构设计。
3.同意连接线路面结构设计。
4.建设期,要结合工期安排,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采用科学适用的施工工艺和工序,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三)排水
1.同意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综合设置边沟、拦水带、急流槽、截水沟、盲沟等排水设施。
2.建设期,应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情况,优化排水设施设计,确保排水设施与桥涵、沟渠等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充分发挥排水功效。
五、桥梁、涵洞
(一)桥梁
特大桥及大桥、中桥、小桥的孔跨布置及桥型选择合理适当,桥梁结构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同意桥梁工程设计。
1.特大桥
(1)规划区高架桥上部结构采用[左幅15×30+3×35+50+15×30+3×35+7×30+2×35+(19.77+31+24.43)+(24.7+33+29.1)+32×30+4×35+50+4×29.5+31×30+8×35+33×30+(28.72+30+30+20.28)+5×30+(52+66+40)+12×30、右幅15×30+3×35+50+15×30+3×35+9×30+(29.77+31+24.43)+(24.7+33+19.1)+2×35+30×30+4×35+50+4×29.5+31×30+8×35+31×30+2×35+(18.72+30+30+30.28)+4×35+(40+66+52)+12×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钢-混组合梁、钢箱梁,下部结构采用U型台、肋板台、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2)饮马河特大桥上部结构采用6×35+49×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台、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3)朝阳松花江特大桥上部结构采用[左幅4×30+50+3×22.5+3×30+(90+160+90)+61×30+55+(25+3×30)+3×30、右幅4×30+50+3×22.5+3×30+(90+160+90)+57×30+(3×30+25)+55+7×30]米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钢-混组合简支箱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台、柱式墩、薄壁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2.大桥、中桥、小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密置低高度T梁、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台、柱式台、轻型台、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3.同意桥梁抗震措施设计。建设期,应按照设计要求加强抗震设施及构件施工,保证桥梁抗震安全。
4.同意桥梁耐久性及养护维修设施设计。建设期,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到位,提高桥梁防水抗冻功效,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二)涵洞
涵洞设置的位置、交角和型式基本满足路段排水需要,原则同意涵洞的设计方案。建设期,应根据现场实际进一步优化,做好与沿线排、灌系统的衔接。
六、路线交叉
(一)互通式立交
1.全线互通式立交布局基本合理,立交选型及技术指标运用适当。同意互通式立交设计。
(1)龙湖互通立交位于长春绕城高速与国道G102交叉处附近,是本项目与长春绕城高速交叉设置的枢纽互通;采用T形枢纽方案,交叉桩号K0+000。
(2)兴华互通立交位于龙湖枢纽互通立交东侧,连接兴北大路;采用A+A型双喇叭方案,E匝道下穿主线、上跨兴北大路,交叉桩号K1+272.455。
(3)卡伦互通立交位于九台区卡伦湖街道北侧,连接兴福大路;采用A+A型双喇叭方案,A匝道分别上跨主线及兴福大路,交叉桩号K10+199.446。
(4)吉祥互通立交位于九台区龙嘉街道西北侧,连接X005;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上跨,交叉桩号K20+970.862。
(5)九台西互通立交位于九台区城区西北侧,顺接九台连接线1;采用B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上跨,交叉桩号K36+117.390。
(6)月明楼互通立交位于九台区苇子沟街道梨树村东北侧,是本项目与长春都市圈环线高速交叉设置的枢纽互通;采用对角象限双环式枢纽互通方案,主线上跨,交叉桩号K50+790.984。
(7)城子街互通立交位于九台区城子街街道西南侧,连接县道X017;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下穿,交叉桩号K63+246.032。
(8)上河湾互通立交位于九台区上河湾镇西侧,连接S303;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下穿,交叉桩号K85+312。
(9)朝阳互通立交位于德惠市朝阳乡西侧,连接S302;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下穿,交叉桩号K97+269。
(10)秀水互通立交位于榆树市秀水镇西侧,连接秀水连接线及X022;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下穿,交叉桩号K113+875。
(11)榆树西互通立交位于榆树市西侧,顺接榆树连接线1;采用B型单喇叭方案,主线下穿,交叉桩号K132+413。
(12)万隆互通立交位于榆树市西北侧万隆村附近,是本项目与铁科高速交叉设置的枢纽互通;采用混合式枢纽方案,主线上跨,交叉桩号K140+025。
2.建设期,要规范互通跨线桥、匝道桥的钢结构选用,加强钢桥现场施工工艺及工法控制,严格落实钢桥耐久性设计及防腐涂装等要求。
(二)服务设施
1.服务设施选址、型式满足使用需求,布局基本合理、指标运用适当。同意服务区、停车区设计。
2.建设期,应结合功能定位,优化服务区、停车区交通组织、交安设施设计。核查视距及加减速车道长度,完善标志、标线等设施,做到视认清晰明确,减少车辆交织和行车干扰,保证区域路网运营安全。
3.建设期,应结合服务区功能定位,优化服务区总平布置及功能分区,为营造交旅融合发展的经营业态创造条件。
(三)分离式立交
1.分离式立交的桥型选择及孔跨布置基本合理,同意分离式立交设计。
2.分离式立交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预应力混凝土密置低高度T梁等;下部结构采用肋板台、柱式台、柱式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3.铁路交叉工程另行批复。
(四)通道、天桥
同意通道、天桥设计。建设期,应结合现场实际完善交叉道路设计,做好通道排水工程,方便沿线群众使用。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沿线设施总体布局合理,满足路段运营管理需求。同意管理、养护、服务、收费设施设计。
(二)同意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视线诱导等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建设期,应根据现场情况优化设置,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
(三)同意监控、通信、收费、供配电等机电设施设计。
(四)同意通信管道和机电外场设备基础工程设计。建设期,预留预埋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五)房建工程及10kV外电工程另行批复。
八、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同意与路基防护相结合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建设期,应结合地形、地质、自然生态及路基防护,加强沿线综合景观的保护和建设。
(二)建设期,应严格按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落实对环境敏感点采取的保护措施;应严格按水保方案及批复要求,做好用地复垦和植被恢复,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九、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
(一)原则同意施工组织设计。
1.建设期,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管理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22〕1684号)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路段管控,组织人员对重点路段开展交通疏导;充分考虑沿线群众出行需求,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临时交通组织方案,切实保障交通安全通畅。
2.建设期,要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切实做好临时施工场地、施工材料运输等环保工作,确保不对农业生产、林业树木、河流水体等造成污染。
(二)预算的取费标准和计价依据符合国家和吉林省的有关规定,核准施工图预算总金额1497933.27万元(不含拆迁补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涉铁桥梁、房建、10kV外电工程)。
(三)建设期,项目法人应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四)地方政府应在批复预算之内开展土地征占工作,严格按照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求,依法合规使用征拆资金。
(五)建设期,项目法人要严格执行造价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履行项目造价控制的主体责任,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实现设计概算控制目标。
1.要建立健全造价管理台账、设计变更台账、计量支付台账,动态控制批复概算、预算差额的使用。
2.要严格设计变更及材料价差的造价管理,在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
3.要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合同履约,开工前将施工合同的工程量清单报我厅备案。
十、安全施工
施工期间应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十一、其他要求
(一)项目法人要按照铁路行业要求,加快推进涉铁工程方案及费用的审查、审批程序,尽快取得铁路部门意见,加快组织施工建设,确保与高速公路同步交付使用。
(二)项目法人要尽快取得防洪评价、压矿、文物等专项审批要件,确保项目顺利按期实施。
(三)地方政府应加快完成房屋、地上附着物、经济作物、生态保护区、厂矿企业等拆迁补偿评估,以及协调电力电讯、油气管线等交叉迁改项目的产权单位或行业部门,加快开展专项设计并编制预算,确保拆迁补偿费用计列依据合理充分。
(四)开工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与铁路主管部门沟通,加快办理穿跨越铁路手续,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按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办理跨越公路的路政许可手续。
3.组织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优化完善质量检测验收体系,做好技术应用总结,及时改良施工工艺工法,保证工程质量。
4.以建设绿色公路、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学习先进的建设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施工标准化规章制度,加强工程管理,将相关理念要求贯彻落实到位。
(五)参建单位进场后,要组织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做好各专业界面衔接,发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
(六)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国家及吉林省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以工代赈,吸收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全力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创收。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2023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