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市委、市政府在“两山理论”和“旅游文化名城”发展定位指引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发展高质量旅游等一系列新举措,全面推进吉林市“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完善旅游公路路网建设
发挥交通运输支撑作用
吉林市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了“一环四射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
高速公路成网成环。吉林至荒岗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直接带动了以舒兰为代表的休闲农业旅游、红叶旅游和二合雪乡旅游产业发展;长吉高速公路吉林至龙嘉机场改扩建及桦皮厂连接线建成通车使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大幅提高。
干线公路串路连景。长吉北线全线通车,长吉南线一期工程吉林至中新食品区段主体工程完工,有效提升了通往以圣德泉、神农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旅游产业基地,改善了以大荒地大米、万昌大米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交通条件,带动了沿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
农村公路与景区相融。吉林市将“四好农村路”“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建设相结合,投资4.5亿元建设通往松花湖、北大湖等重点景区农村公路项目20个,建设里程300公里。
提升交通设施服务功能
激发短途自驾出游热情
整治路容路貌,提升自驾体验。吉林市精心打造干线公路生态美化长廊270公里,公路绿美化4366公里,实施重点路段大中修工程6项共120公里。
完善公路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新建成黑大公路烟筒山服务区、舒大公路大口钦服务区等6处服务区和7处停车场。新增和规范公路旅游标志145块;全面开放普通公路治超站、收费站公共卫生间,设立便民服务台、服务箱为过往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获得2018——2019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减少出行成本,提升出行效率。实施绕城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政策,市政府使用预算内资金补充支付通行费用,实现了“吉B”号段小型客车驶入吉林绕城高速直接享受免费通行服务。
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提升公共出行服务品质
整合线网资源,连通景区景点。2016年以来,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2条,开通神农温泉旅游专线329线、丰满松花湖定制公交线路333线、万科滑雪场旅游专线313线,开通吉林至口前城际公交专线905线,开通夜经济定制公交线路6条。2021年,还将正式开通龙嘉机场——市区——北大湖冰雪旅游客运专线。
升级服务举措,提升出行体验。上线运营纯电动公交车300台,吉林市积极推广公众出行服务平台,市民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公交动态信息,累计用户数达108万;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免费“WIFI”和无现金支付功能,提升公共服务体验;对全市近400处公交站杆站牌进行更换。
拓宽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吉林市公路客运站加入省公路客运旅游联盟,在候车大厅设立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问询、餐饮、住宿等服务;连续4年开展旅游主题文化公交车厢活动,积极展示城市旅游产业的风采,其中330台公交车辆已使用带有旅游宣传主题的车辆涂装。
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
理顺体制机制,勇于先行先试。建立起“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交通运输监测中心+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一体联动、“基层执法大队+属地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分层服务、各行业监管归口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打造危化品道路运输动态监管服务平台、公路管理智慧平台等智能化应用平台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加强行业监管,优化市场环境。2020年对“两客一危”、公交、出租、渡船及相关企业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检查2.1万次,立案查处664件;对1.2万余名出租车驾驶员开展三次从业背景核查,依法对462名存在危险驾驶等行为驾驶员撤销从业资格证;清退不合规网约车1.6万台;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防护装置整治专项行动,安装防护隔离1289个;联合公安部门加大对旅游景区路段超载超限车辆治理力度,全年查获超限车辆1334台,卸载货物2.2万吨。
强化防控措施,力求行业稳定。坚持开展检查指导,持续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督导运营的公交企业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三检”等制度,重点加强冰雪旅游期间重点旅游公路清冰除雪,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