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雪保畅一线故事
11月6日,一场暴雪大暴雪不期而至,吉林交通人以雪为令,在冰天雪地里浴“雪”奋战,昼夜坚守在除雪保畅最前线,守护着每一位出行者的安全。在风雪中,他们在各个岗位上为群众服务的身影,成为这个冬天最暖心的画面。
“那木斯段交给我!”
11月9日天还没亮,吉高集团双辽分公司食堂的师傅们就早早起来熬制姜汤,把153份爱心姜汤送到了除雪一线。这几天来,公司领导班子的工作轨迹几乎都是从深夜开始,中层以上干部下沉一线包保责任区;一线 24小时换人不换车,循环作业;小修队员们胡子长了、嗓子哑了;收费站的小伙伴为了不间断清雪,干脆就住在了站里。稽查调度部的副部长张猛从事过多年的养护工作,安排好部门工作后,脱下制服换工装,主动请缨前往支援一线除雪作业,他说:“给我一台平地机,那木斯段就交给我吧!”养护工区主任老程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不眠不休地熬了两个昼夜,同事怎么劝他也不肯休息。当问及多长时间能开通时,老程疲惫的眼睛里泛起了自信的光:“雪停了,再给我四个小时就行!”
60岁的老班长,5天5夜以道班为家
公主岭市G102国道京抚线刘房子公路养护道班的老班长李生已年近六十,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四十年,当道班班长也将近四十年。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今年入冬以来,他就组织员工们早早备好融雪剂和防滑料,检修完设备工具。6日的降雪一开始,李生就一直在道路上忙碌着,检查路面积雪状况,和员工们一起在重点路段清除积雪,顾不得雪水汗水湿透全身。从6日到10日,他和员工们连续五天五夜吃住在道班,夜以继日除雪作业,保证了管养路段全车道无积雪、无结冰,车辆畅通无阻。
他经常说:“我们公路人就是这样,干好了没人表扬你,干不好还有人批评你。但是我觉得把路养好了,不出坑槽,没有事故,这心里就觉得踏实!”
风雪守路人
“告诉我具体桩号位置,我们马上组织机械到达抢通现场!”11月8日凌晨,刚刚完成机械除雪夜间作业任务的前郭中顺路桥绥沈公路拐脖店道班班长王立新又领到了新任务,顾不得休息,他的除雪机械夜班组6人再次紧急出动。
“班长,面刚泡好,你吃一口吧,晚饭你就没吃!”组员周海悦边换衣服边说。“不吃了!高速公路清雪封路,咱们这里通行压力太大,必须尽快清雪,让路畅通!”王立新转身就出去发动大型铲车,和大家一同驶入风雪中。
今冬的这场雪不仅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一条路大家要反复清理积雪,才能确保通行。珲阿公路北段遭遇暴风雪,八郎路段风把雪都吹到了路上,很快路面积雪厚度就达到近两米,影响车辆通行。
到达指定地点,王立新迅速制定了抢通方案,机械组、养护员工开始设置交通警示标志、撒防滑料,大型除雪机械也发动起来,除雪抢通工作有条不紊。此时,风力足有7级,冷风直往衣领里钻,雨雪混着汗水很快浸湿了他们的衣裳,但他们已然忘却了寒冷。
仙峰岭上的战斗
G334国道龙东线仙峰岭路段是通往我省长白山、老里克湖旅游胜地的重要交通线,这里海拔高,每年都与长白山同步降雪。6日开始的这次降雪,在这里已经是今冬第5次雪情了。
10日早上4:15,和龙市兴和公路养护公司生产科科长刘元泉正带着十几名工友和7台除雪车在仙峰岭上除雪作业。因地处偏僻,刘元泉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他只能在雪地里跋涉着找信号,汇报雪情,协调后方和一线;风大雪大,戴着口罩呼出的热气在睫毛上结成了霜,影响视线,他只能扯掉口罩,任凭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打在脸上。茫茫大雪,机械轰鸣,刘元泉和他的伙伴对重点路段、危险地段反复除雪、撒布融雪剂和防滑料,直到中午。
致敬,公路出口的“守护神”
长春市环城养护公司负责管养长春市周边9个公路出口,管养里程140公里,绝大部分都是长春市向外辐射的国省干线公路,车流量很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封闭后,国省干线公路成为保证能源和民生等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公司经理谢书春和他的员工们就更繁忙和辛苦。
7日凌晨,天还一片漆黑,谢书春就带着除雪车队的15台除雪车,分别开赴北102线、龙东线等9条线路。雪还在下,能见度非常低,谢书春自己开车在除雪车前做引导,通过对讲机和每台车辆沟通情况,及时调度路面状况和除雪进度。从7日凌晨到10日中午,雪时大时小,几乎没有停歇;路面的雪被碾压成泥,一脚下去没过了鞋面;雪落在头上身上,没一会儿浑身就湿漉漉了。谢书春和员工们一直坚持在除雪一线,饿了吃一口方便面对付,渴了喝口冰凉的矿泉水,保证了辖区内出口公路路面积雪及时清除,没有雪阻情况发生,过往的司机经过他们身边时纷纷鸣笛致敬。
温暖的“橘红色”
长白山迎来了入冬后第一场雪,有这样一群人,身穿橘红色的工装 ,手里拿着铁锹、扫帚,天还未亮,就已经奋战在除雪除冰保畅通的道路上,他们就是在风雪中,为道路安全保驾护航的长白山养路工。
11月10日,在长白山环山线37公里处清雪路段上,两位身穿橘红色工装的工人站在公路养护车上,腰上系着安全绳,迎着刺骨的寒风,用铁锹把备用的防滑沙、炉渣、融雪剂撒在路面上。帽子和肩膀上落满了雪,红彤彤的脸庞上挂满了汗珠,车在缓慢地前行,他们始终重复“前腿弓后腿蹬,扭腰送胯两臂发力”的动作,把一锹锹防滑沙撒在路面……
正在清雪的养路工孟强说:“作为一个养路人,我们能为长白山出行安全出一份力感觉非常自豪。我们采取‘机械为主、人工为辅’,轮番作业,歇人不歇车的除雪方式,分别在二天公路、环山线、双目峰等清雪路段,展开清雪‘会战’。虽然天气恶劣、又苦又累,但我们会为清雪保畅通履行应尽的职责!”
大雪中打通“生命通道”
11月9日17:00,正在通榆县长春堡附近组织清雪的县公路养护公司瞻榆道班班长张雷得知,一台载有孕妇的私家车被困瞻榆立交桥下。张雷第一时间组织作业的铲车奔赴现场。由于风急雪大,刚刚清理出来的道口马上又被大雪封住,附近赶来救援的2名铲车司机顾不上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的疲劳,轮番开路,全力打通去往县城的公路。不久,交警大队的引导车也已到达,引导护送孕妇车辆通行,大家共同为新生命打开“绿色通道”。21时,孕妇终于被平安送到县人民医院。
“雪中见真情”
因暴雪天气,受高速公路封闭影响,很多过境车辆滞留在长深高速双辽辖区路段。11月8日,双辽南收费站工作人员带着面包、香肠、矿泉水等物品,步行两个多小时为受困司机送去温暖。“这些食物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你们要是不来,今天中午我就得饿肚子了!”司机刘某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在发放食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记录着每个人的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这条路因为他们的到来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司机张某因为车子缺油,不得不和工作人员一起返回收费站加油。在回去的路上,他了解到工作人员是步行两个小时将食物送到他们身边,不禁感叹:“真是雪中见真情啊!”
11月8日下午,双辽分公司除雪督导组在指挥除雪作业时,发现大广高速公路长岭方向373公里处,一辆拉有病人的越野车被困在路侧需要救援。 他们二话不说,立即挥锹铲雪,奋力推车,被救援的司机被感动得不知所措,只是一遍一遍地说着:“谢谢,谢谢! ”
别怕!先让孩子入住
11月6日下午17:00,一辆小轿车从珲乌高速驶入查干湖服务区,由于路面结冰,刹车不灵,车子失控,直奔贯通车道绿化带而去,最终停在了路缘石边,撞毁围栏二十余米,车胎严重受损,车身多处凹陷。查干湖服务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查看车辆受损、人员受伤情况。原来,这是一家三口回大安老家探亲,车上的小婴儿还不足一岁。车主十分抱歉地询问围栏赔偿的问题,服务区经理张清瑞说:“这事稍后再说!现在首要问题是天黑路滑贯通车道比较危险,尽快把你的媳妇和孩子带到楼内休息吧!”
于是,张清瑞将她们安置在服务区“司机之家”内,等待交警和拖车处理事故,并贴心地给司机提供了反光背心,防止在场区内再次发生安全事故。
雪越下越大,待交警处理现场完毕后,高速入口已封闭,拖车无法到达现场。张清瑞又安排司机一家三口在“司机之家”入住,免费提供饮用水、洗漱用品等。
直到次日清晨,高速公路解封,拖车到达服务区,车主一家才满怀感激地离去。
老人家,我们送你回家
11月10日16:54,吉高集团伊通分公司东辽养护工区路巡人员王猛、史巍正在驱车进行除雪警戒,行驶至集双高速公路集安方向270公里处时,发现高速公路行车道上行走着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头发、身上都是雪。老人见到路巡人员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带我回家?” 王猛和史巍马上让老人上车先暖和一下身子,随即将情况汇报给工区副主任周学仕。为了不影响除雪安全警戒工作,工区临时决定对除雪车重新编队,王猛两人负责将老人安全送回家。
原来,老人姓何,家住高古村一组,当日上午从家中走失,幸好老人随身携带了手机,王猛两人立即联系到其家人,约定将老人送到辽源收费站口的公安执法站,由公安民警与家属接洽。发现老人一天没有吃东西,王猛两人将随车携带的面包和矿泉水拿给老人吃。老人边吃边一个劲儿说:“谢谢,谢谢!”
返回除雪现场后,王猛两人还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确认老人已安全回到家中。
点赞!“推车” 的公交人
恶劣天气,长春公交集团巴士公司K246路公交车队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全员下线,在巡查和清雪的同时,尽可能为路上的私家车提供帮助,为公交车安全运营创造更好的通行环境。为此,K246路公交车队的同志们特意守在亚泰大街由南向北过解放大路路口等上坡地段,帮助上坡打滑的私家车推车。
“真的太感谢你们帮我推车了,要不我一个女新手都不知道咋办了!”9日早高峰期间,在亚泰大街与解放大路交会处路口,一辆红色轿车在几次“冲锋”之后,出现了向后滑行的情况,巡线管理人员立即跑上前去帮忙,很快,红色轿车就脱离了“困境”。女驾驶员特意将车停在安全位置,又步行几百米回到路口,向K246路公交车队的巡查人员双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
(本组稿件由省公路管理局、吉高集团、长春公交集团、公主岭公路段、和龙市公路段、通榆县交通运输局、长春市环城公路段提供;《温暖的“橘红色”》摘自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