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对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要进一步统筹落实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战略思维、突出战略协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解决的是发展动力的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强调,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深入实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外出考察时强调,必须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当前,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如何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要树立全球视野,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使世界经济走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新的征程上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贯穿着科学方法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坚持系统思维,增强系统治理意识能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增强方向感和计划性,又要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来,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宏大的全球视野,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是指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穿到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深学细悟,准确把握精髓要义。要坚持深学细悟、研机析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深刻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密切跟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最新科学论断、最新战略部署,严格对标对表,经常校准偏差。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实践。
善谋大事,前瞻研究战略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自觉在大局下谋划工作、推动实践。既要围绕经济工作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不懈探索、守正创新,做好顶层谋划和战略设计;又要见微知著,注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预判预警,提出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建议。
增强本领,勇担改革创新责任重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对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要把掌握科学方法、提升能力本领摆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突出位置。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聚焦增强创新能力、激发经济活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科学把握时度效,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加大力度督办和落实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改革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笃行不怠,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坚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