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资讯 information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 2024-09-05 14:21 来源:
  打印
字号: [ ]

打造吉林省绿色交通发展梅河口样板——梅河新区绿色低碳交通“县域模式”试点项目建设纪实

  建设客货运枢纽充电桩50个、打造1条都市绿道环线和4条绿道慢行休闲带、更新应用300辆纯电货车、建设城市出行便民服务系统……近日,梅河口市成功获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绿色低碳交通“县域模式”试点项目,将在绿色出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公共交通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客货运输枢纽节能降碳、公路基础设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交通信息化等六个方面开展试点,到2026年,建成一批具有显著成效、典型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成果和经验,形成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的“梅河口模式”,为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以及实现全面振兴、富民强市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作用。
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擦亮“美丽梅河”品牌形象
  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升绿色出行服务质量。梅河新区合力构建全域公交体系,完成11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和5条城际公交改造,逐步构建城市公交、城际公交、城乡公交为一体的“全域公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定制客运服务,按照每年到期班线数量10%的比例开展定制客运,开通梅河口—通化、长春、沈阳、吉林、公主岭、双阳、长白、辽源等线路的定制客运。优化公交线网布局,进一步丰富城区公交“干线、支线、微线”三层次线网体系内涵,开通、调整、延伸不少于20条次公交线路,到2026年,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打造公交驿站精品工程,开展现有公交驿站品质提升工程,新建和改造公交驿站(含港湾停车带)19处,依据功能片区划分驿站的不同类别和形式,力求每个驿站独具特色。
  打造和谐美丽的慢行网络,提升绿色出行服务能力。梅河新区着力构建连续绿色的慢行基础设施,科学布局自行车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实现与公交有效衔接,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优化绿地布局,构建城乡绿道系统,实现城乡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建设1条都市绿道环线、4大绿道慢行休闲带、一批绿道驿站,打造主客共享、服务到位、四季如画的全域休闲绿道网络。
  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提升绿色出行便捷舒适性。加快推动智能化公交站牌系统建设,具备实时到站信息发布、多媒体视频播放、实时视频监控、乘客反馈建议、公众信息发布等功能,让公众方便实时了解车辆到站信息、线路换乘信息、公益宣传信息等市民出行服务信息,提升市民智慧出行体验感。
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
打造“新能源转型梅河口样板”
  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替代,推动公交领域实现纯电运营。梅河新区加快新能源公交车的应用,深入贯彻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对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的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支持,逐步更新应用新能源公交车50辆,着力打造“零碳公交”。
  加快新能源出租车替代,创建“梅河换电应用示范市”。加快换电出租车普及,积极落实吉林省“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通过鼓励“车电分离”“电池银行”等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广红旗换电出租车220辆。
  加快新能源货车应用,开启城乡绿色物流新模式。全面提升农村物流站点服务能力和水平,发展绿色农村物流,确保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有效衔接,计划为全市303个建制村购置纯电动驱动新能源厢式货车,减少尾气排放。
完善充换电服务网络
有力支撑公共交通新能源转型
  建设便捷高效的公交充电网络,提升公交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全市公交车充电网络规划建设,计划设置充电桩52个,车库内设置32个充电桩、可停放130台公交车,库外设置20个充电桩、可停放公交车辆70台,加快推进符合要求的公交场站充电桩建设。
  共商共建出租车换电服务设施,创新换电服务模式。梅河新区交通运输局与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建设2座H60B型换电站,全市城乡主要交通重点区域建成换电站将达到10座,可满足1500辆出租车换电需求;加快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建设80个标准充电桩,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
加强客货运枢纽节能降碳
提升枢纽场站绿色化水平
  建设绿色低碳客运枢纽和客运枢纽,提升旅客换乘便捷性。建设“零换乘”综合客运服务中心,真正实现居民出行“零换乘”和“车进站,人归点”的目的。推进应用建筑节能措施,采用节能保温墙体,即满足保温节能要求,又达到美观效果。推广应用节能低碳设备产品,根据负荷容量及分布,供电距离、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和选择供电电压,达到节能目的。建设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充电桩及配套基础设施,保证整个综合运输服务中心有效运行。建设物流园区信息化系统,建立符合现代智能物流园区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引导生产结构调整。
加强公路基础设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形成县域公路建设与养护绿色化解决方案
  推进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优化道路通行条件,提升区域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推进疏浚土综合利用,充分发掘并实现疏浚土潜在的综合价值;减少临时占地数量,科学组织施工,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节约集约使用临时用地。
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信息化水平
实现数字化公众出行服务
  建设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中心,通过构建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中心,提供数据采集、存储、融合、治理、服务等全链路一站式服务;建设交通运输数据可视化展示平台,通过GIS 进行车辆的实时调用,直观展现城市路网、城市交通的日常运营概览,及时掌握本市的城市交通运营概况;建设城市出行便民服务系统,通过APP或小程序对公众服务,提供公交路线查询、站点查询、换乘查询、天气查询、周边地图信息等,将出行者所需的各种交通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发布,引导公众高效、便捷、舒适地出行。
  据悉,为确保该试点如期完成计划目标,梅河新区将继续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保障,组建“梅河新区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相关单位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试点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落实项目考核,将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创建工作纳入市发展战略规划和重点督办工作中,促进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建设项目各职责部门的工作协同配合;创新发展方式,拓宽筹资渠道,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人才队伍,强化技术支撑,加快制定绿色低碳交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为载体,采取引进与培养、招商与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加强宣传推广,完善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创建舆论宣传工作机制,为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来源:梅河口市交通运输局
  作者:张士鹏 赫霖境
  初审:赫霖境
  复审:王田田
  终审:马宁丹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