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省高管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五”发展战略,围绕“四个交通”建设,推动全省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发展,服务水平明显改善,行业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通行费收入稳步增长,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十三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300公里。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收取车辆通行费140.62亿元,年均增长5.9%。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政策及差异化收费政策,约2451.3万辆小客车免收通行费约50.64亿元,占通行费收入36%;对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约704.4万辆货车免收通行费约16.03亿元,占应收通行费总额11%。配合吉高集团完成取消省界收费站、ETC车道改造工程,推广应用自动发卡机、轴组秤、绿色通道检测、“黑名单”系统等新设备新技术,通行效率明显提升,通行环境不断改善。
养护投入不断加大,路况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投入养护资金56.71亿元,同比增长222%。PQI达到93.28,MQI达到93.7。推动《吉林省高速公路厂拌热再生技术推广应用》《久储二阶加热型沥青路面坑槽快速修补材料研究及应用》等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实施预防性养护工程沥再生、海母、SMC预防性养护15.8万平方米、2cmSMC常温改性沥青超薄罩面11.2万平方米、SBP改性剂罩面3.3万平方米、AR9000高模量抗车辙剂罩面1.1万平方米、TPE高弹性高模量复合改性剂罩面2.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平安公路”建设,开展桥隧隐患排查治理及公路桥隧安全防护、标线提质升级专项行动,重新施划路面标线20万平方米,维修路面820万平方米,改造隧道行车安全设施26处。以社会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投入2195万元,升级改造指示标志及旅游标志970余块,协同交警部门拆除调整限速标志145块。
完成延图高速公路“白改黑”,全省3类桥维修,珲乌、大广、京哈高速公路声屏障等重点工程。投入984万元,在全省高速公路打造26个绿美化景点,并重点推进实施鹤大、通沈高速公路93.4公里精品绿化工程。践行环保理念,完成就地及厂拌热再生19万平方米。针对省内各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制定“一路一方案”,增加除雪新技术、新设备投入,有力保障高速路网安全运营。
依法治路有据可依,执法能力不断增强。采取路政、交警联勤执法新模式,实施同车错时、错路段巡逻,提升路政案件处置效率。编制《路政执法实用手册》,修订《吉林省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项目及标准》,研发路政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GPS卫星定位等现代化手段,实现现场办案和执法档案电子化。依法推进高速公路广告牌治理,出台《吉林省高速公路广告管理办法》《吉林省高速公路广告设施设置规划》,清理拆除非法广告牌40块。“十三五”时期,路政案件发案10585件,破案10569件,破案率99%,结案率98%,路产损失追偿率96%,清障率100%。与省公路路政管理局开展联合执法,基层合署办公,加大对货车超限超载违法治理力度,先后开展“百日会战”“春雷行动”“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入口超限率持续下降。圆满完成“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大件运输”保障任务,认真做好大型涉路施工通行预警,完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长白客专”“引松供水二期工程”“长春地铁1号线”等重点项目穿越高速公路现场踏查及审核,对“沈白客专”项目可研阶段线路提出选址意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代厅许可及审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并压缩审批时限5-10个工作日。办理大件运输审批1910件,协助省厅办理完结涉及国省道修建设施许可111件,涉及国省道施工活动许可76件。
应急联动体系日趋完善,行业监管能力不断提高。深化“三个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省际联动、区域调度、部门互动,完善与公安、气象、消防、医疗救援、民航、地方政府等应急部门的配合机制,强化路网运行监测,提升道路监控视频覆盖率和完好可视率,有效应对恶劣气候、严重拥堵及封路施工等突发情况,在抗洪抢险、冰雪灾害、疫情防控等省内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中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十三五”期间,12122平台年均话务量在百万次以上,完成突发事件接派警14.7万次,处置各类突发事件7.5万余件,开展各类应急演练60余场次,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建立“一入多出”信息发布体系,打造融合微信、微博、情报板的多元化信息发布平台,年均发布信息40万条以上,省高管局“两微一端”关注量近35万人。